首页 > 半岛 > 正文

西海岸新区:高质量打造“示范引领区”

发布时间:2021-10-31 13:53:03 来源:齐鲁经济网

西海岸新区

 高质量打造“示范引领区”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作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以改革的思路破瓶颈,用创新的办法克难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发挥经略海洋、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一批重大改革试点落地,综合执法改革、社会治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创出全国经验,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三分之一,连续两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本期“改革巡礼”专版,从改革的角度,通过生动案例展示西海岸新区不同领域重点改革的进展和成效。未来,西海岸新区将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地走解放思想之路、深化改革之路、扩大开放之路、创新突破之路,创造性落实国家战略,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打造青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引领区。

01

发挥高端要素集聚优势

推动海洋经济高效发展

2222222222222222222.jpg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建成运营,总投资1500亿元的99个海洋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聚焦海洋资源优势,统筹谋划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时期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7%。
    科技创新,激发海洋经济发展内在活力。西海岸新区组建科技创新委员会,积极培育引建涉海创新平台;成立海洋产业创新联盟,推行科技奖励创新机制;深化校城融合发展,规划建设古镇口科教产融合区;设立高校校长基金,促进科研成果高效、就地转化。通过海洋资源集聚、创新政策扶持等举措,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海洋科学城。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已引进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20个,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等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0余家,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建立院士工作站24家,集聚涉海人才6万余名。依托创新平台与人才集聚优势,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靶向开展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先导性技术攻关,并通过青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4个专业领域分中心和22家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积极开展海洋科技成果集成化、工程化开发及技术转移转化。2020年以来,发布海洋科技成果300余项,海洋科技成果技术交易额增长30%。
    “链”式集聚,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形成。2020年8月,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正式获农业农村部批复,西海岸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启试点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推进深远海“蓝色粮仓”建设。依托海洋优势产业和科技创新,西海岸新区突出海洋产业的“强链延链补链”,激发“链”式集聚效应,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海洋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形成。截至目前,西海岸新区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12处,分别占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总数的75%、22.2%、8.8%。依托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积极构建集水产品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中国北方渔都”和“世界深蓝渔港”。
    开放合作,打造海上国际合作高地。2020年6月,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黄岛海关、山东港口青岛港建立区关港联席会议制度,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青岛港外贸航线达到178条,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通航贸易,海铁联运集装箱突破165万标准箱,居全国港口首位;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6亿吨,升至全球第5位;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200万标箱,首次问鼎东北亚。青岛日本、德国国际客厅开门纳客,中日 (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成功获批。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国际海洋盛事在此举办,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会展之滨”城市品牌愈加彰显。
    健康发展,构建绿色可持续海洋环境。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西海岸新区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投资100亿元清理岸线130公里,修建蓝湾慢行系统及视觉通廊78公里;引进建设国家海洋碳汇重点实验室,开展海洋碳汇标准体系研究,实施滨海湿地固碳增汇行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探索多元化气候融资工具和服务体系;打造竹岔岛休闲旅居岛、灵山岛生态保护岛、斋堂岛能源科技岛,海洋能综合开发走在全国前列。
    美丽海湾,惬意生活。站在“十四五”的新征程,西海岸新区将扎实走好依海富区、以海强区、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力争实现“十四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总量实现翻番增长的发展目标。


02

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

持续催生发展内在活力

3333333333333333.jpg

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承接试点任务最多的片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立足国家战略、对标国际标准、聚焦特色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闯出了自贸赋能的“青岛经验”。
    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青岛自贸片区深入开展首创性、差异性、集成性改革探索,国家赋予的106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总结形成143个创新案例,平均5天推出一项创新成果。其中,进口原油“先放后检”监管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模式”等13个创新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货物储运状态分类监管”“创新中转集拼业务模式”创新举措获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全球首个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在此发布。
    不拘泥于“既定动作”,青岛自贸片区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出发,充分用足用活用好国家赋予的制度创新空间,自主配套“自选动作”,为创新升级和片区高质量发展赋能。青岛自贸片区、黄岛海关、山东港口青岛港携手成立了区关港联合研究中心,成为青岛自贸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重要成果。中心成立以来,三方通力合作,强化政策研究、制度创新,推动原油混兑调和、原油期货交割等新业态落地,推出铁矿石“随卸随混”、自动化码头无人卡口海关监管等新模式,形成了“陆海联动,海铁直运”、货物储运状态分类监管等一系列在全国、省市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充分释放自贸区政策红利,进一步提升了通关便利化水平,为青岛片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极大助力。
    聚焦企业发展全链条需求,青岛自贸片区通过搭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一端受理、部门联动、全程帮办、一链办结”。全国首创商事登记即认制,审查方式由实质审查转变为形式审查,以即时确认的方式赋予商事主体资格;全国首个德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仅用一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山东自贸试验区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通过“云上审批”,不到一个小时就实现了跨国落户;创新推出“先退后核”+“出口退税贷”税务服务,企业首次申报出口退税平均办结时间由20个工作日以上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青岛自贸片区持续加大 “放管服”改革力度,批复以来市场主体量质大幅提升,新增市场主体2.05万家,是批复前40多年总量的110%;新增世界500强企业31家,新增过亿美元外资项目16家。今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呈现出活跃发展态势。
    自贸试验区建设承担着全面深化改革与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责任,担负着以开放促改革的使命,更肩负着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动力更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新增长极的重任。青岛自贸片区深化改革的积极姿态、不断释放的市场潜力,吸引全球目光。
    作为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地,青岛自贸片区清理整顿了小而散的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山东能源集团、山东港口集团等合作打造大而强的平台—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自6月9日市场正式启动以来,大宗商品交易额已突破4亿元,今年预计吸引会员企业200家以上,实现交易额超过400亿元。高能级开放平台为青岛自贸片区建设带来了澎湃的发展动力。在以“落项目 创一流”为主题的青岛自贸片区开放合作项目落地大会上,总投资503亿元48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户,中国大宗商品航运物流与采购基地、国际海员中心、国际船供中心等六个平台同步揭牌;青岛日本国际客厅吸引了全省首个世界500强总部项目欧力士签约落地;全国首个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开工建设,已签约、落户企业机构28家,与日中经济协会、瑞穗银行等15家机构及9家日本地方政府在华办事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03

持续发力“一号改革工程”

树立优化营商环境新标杆

444444444444444444.jpg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连续三年发起“高效西海岸”建设攻势,在全市率先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清单化提出567项攻坚任务,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形成136项创新性强、影响力大、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202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首次参加全国营商环境评价获得综合优秀评价。
    创新举措让政务服务更“贴心”。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在全省首推“无差别综合一窗受理”工作模式,率先设立政务服务“无差别综合受理区”,无差别受理697项企业群众申办事项。“无感审批”全面推行,首创政务服务“云端直办”新模式,拓展一事全办应用场景230个,推动公安、城管、应急等20多项应用场景接入城市云脑集群,在全市率先实现1386个区级服务事项、1246个镇街服务事项、1.5万个社区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办”“掌上办”范围。重点项目帮办代办,新区政务服务大厅96%以上的事项皆可微信好友帮代办,累计添加好友万余名,提供咨询及代帮办服务3万余人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深化改革让法治环境更“安心”。西海岸新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力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积极承接并运行好249项省级、358项市级权力事项,真正实现了“上级事、区内办”,目前办件量已分别达到5.8万件、11万件;向功能区、镇街调整下放1058项、691项区级行政权力,精准打造半小时服务圈,极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在全省设立首个县(区)级国家商标业务窗口,制定实施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服务券政策,推动28项专利获国家、山东省专利奖,占全市40%;成功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权质押登记业务授权,10家企业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4800万元,获“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突出集体”荣誉称号。加快破产改革和“僵尸企业”处置,制定出台推进企业破产便利化的意见,今年以来,协调解决破产案件中行政机关房产解封、债权申报等问题20余项,获评首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积极作为让市场环境更“放心”。西海岸新区新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闯、大胆试,推动新区各类企业发展壮大。在全国首创 “一证(照)通”改革,把一个行业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或者营业执照,59类行业平均审批环节、申办材料分别减少56%、36%,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在全国率先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改革,建立起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执法体制。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和一般违法减轻处罚318项事项清单,实施“联合检查日”监管新模式,涉企291项检查事项全部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检查覆盖率达100%。“十三五”期间,市场主体增加至36.6万户、实现翻番增长。
    主动服务让政策环境更“省心”。西海岸新区主动靠前服务,“给政策”“给优惠”,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梳理分析全区35个涉企奖补政策、182个条款,形成20个专题、34个申报类型的《惠企政策词典》和重点产业链《惠企政策46条》,逐一明确享受对象、享受条件、申报流程、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在涉企政策发布查询兑现平台集中发布,实现精准查询、智能匹配、随时更新。
    以人为本让人文环境更“怡心”。西海岸新区在全国首创“共享员工”模式,疫情期间新增就业16.2万人、荣获中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加快建设半岛区域医疗中心,引进建设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等15个重点医院项目,医疗机构达1349家,获批全国医共体改革试点区。

04

创新构建“最顺区体制”

激活功能区发展动力


5555555555555555.jpg

作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国家和省、市先后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了十大功能区,分别承担自贸试验、国际经济合作等国家战略和创新任务。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功能区与行政区协调发展,实现体制、产业、服务、人文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蹚出一条党建引领、全域统筹、放权搞活、精准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架好“四梁八柱”,构建“最顺新区体制”。作为全国唯一由市辖区和县级市合并而成的国家级新区,改革前两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政策不统一,辖区的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机构规格等情况也不相同,行政区、功能区、镇街的权责关系较为复杂。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海岸新区大刀阔斧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理顺功能区与行政区关系,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西海岸新区实行新区与黄岛区体制合一,即新区工委、管委与黄岛区委、区政府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工委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兼任自贸试验等承担国家战略功能区的党工委书记,实行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新区党工委统一管理各功能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统一领导党的建设和干部使用,功能区党政负责同志列席新区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全程参与决策、落实决策。
    为解决重大政策事项不统一的问题,新区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领导土地规划,统筹协调各功能区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建立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行统一综合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全区一张网、生态文明建设全区一张图等管理模式,构建起目标统一、体系完善、功能健全、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被国家发改委称为“最顺新区体制”。
    权限下放,激活功能区发展自主动力。“只要是有利于功能区发展的权力事项都依法下放、应放尽放。”近年来,西海岸新区连续出台放权搞活的政策措施,支持十大功能区差异化发展,担当新区建设发展的主战场、主力军、主阵地。围绕项目签约、开工、建设和投产全链条所需,赋予功能区产业发展等7个方面189项经济管理权限,实现“功能区的事功能区内办”。在此推动下,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像“十朵金花”一样尽情绽放。前湾综合保税区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快速发展;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获批国家东部唯一智能化工业园区试点,布局150余个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董家口经济区重点发展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德生态园与德国、英国、俄罗斯、韩国等6个国家的16个州市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引进外资企业120余家,被评为 “改革开放40年最具活力园区”。各功能区围绕主导产业精准招商,项目、土地、资金等要素向功能区集聚,引进建设项目占全区七成以上,完成投资占全区六成以上。
    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增强机制运行弹性。西海岸新区在理顺功能区与部门、镇街权责关系上,出台《关于明确西海岸新区、各大功能区与镇街运行机制的意见》等制度办法,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微循环”问题。为避免功能区与职能部门、相关镇街的权责摩擦,明确功能区聚焦经济发展、产业促进、园区开发和项目建设,不承担社会事务;镇街承担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治安维稳、拆迁清地等职能,服务保障功能区发展。功能区在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遇到问题即可“吹哨”,新区设立园区统筹办公室,定期组织进园区“报到”,现场研究解决问题。功能区对部门和镇街的服务保障评价打分,纳入全区考核。职能上各有侧重、优势上互融互补、考核上双跨双考,有效促进了功能区与部门、镇街的协同发展。


05

以跨境电商新业态

引领开放发展新格局

66666666666666666.jpg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一种新兴业态,以更加便利、更低税负方式连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已经发展成为拉动贸易快速增长、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形式。青岛西海岸新区将跨境电商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高水平开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2021年1-8月份新区预计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62亿元,同比增长约382%。
    “软硬”兼施,夯实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基础。保税物流中心是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硬支撑,新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建成全省唯一以跨境电商为特色的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布局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等功能模块,为企业提供保税仓储、进出口清关、国际物流运输等服务,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跨境电商进口货物通关压缩到1小时内,吸引唯品会、京东、深圳沃飞等近百家跨境电商企业落户,预计2021年保税备货“一线入关”货值达36亿元、实现倍增。2021年2月,新区获批全省首个、北方唯一国家航空物流超级货站,过去需要在机场完成的跨境电商国际段空运货物复重、安检、组板、通关等,全部前置到货站完成,建成后跨境电商货物地面转运时效提高50%、物流成本下降30%,年货物处理量达5万吨。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新区先后出台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设立1亿元专项基金,精准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建设、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配套服务。
    内外一体,推动跨境电商业务快速扩张。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新区积极探索进口贸易创新发展新模式,场景化打造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新区将建设日韩服贸港项目,引进日韩贸易企业和机构,打造“线上+线下”的日韩特色商品消费平台。为突破传统贸易范畴,与本地产业形成互促互进良好循环,新区根植本地产业、做大做强出口贸易,积极开展跨境电商9710、9810等出口业务,探索跨境电商“1210出口集货”“保税加工+出口零售”等新业态。便捷高效的物流是跨境电商产业发展重要支撑。新区发挥毗邻日韩区位优势,建设“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通过开通青岛港至韩国仁川港定期快船,跨境电商货物到韩国仁川实现“夕发朝至”,通过日韩机场中转“海空联运”模式,以海运成本达到空运时效。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海运持续吃紧,新区开通青岛至日本大阪、东京等3条货运双向包机,实现日韩空中货物航线“公交化”,截至目前,执飞班次119班,货物进出口超10万件。
    开放合作,构建跨境电商共建共享格局。跨境电商产业链条长、涉及范围广,深化校城融合、培育专业人才、促进就业创业是必经之路。新区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等六所新区高校,建设集人才培养、人才输送、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就业创业于一体的大型跨境电商创业创客孵化中心,已为社会培养培训跨境电商人才超1000名。新区主动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全国率先提出搭建黄河流域“9+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机制,与河南、山西、内蒙古等11个省区共建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供应链集群,共享政策红利、商业模式、供应链资源、管理创新经验。目前云南浩宏集团、宁夏良运口岸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日韩产品集中采购、本地产品展示营销等业务。

本文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图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