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浏览量:
人生看着稳定,却无往不在变动之中。。。
我一个朋友,最近裸辞了。因为在北京的老婆生了,而他之前的工作在上海。朋友本硕博都在清华,3年外企工作经验,可找个好工作依旧挺难的。据说某大央企给他开出3000元的试用期工资。
还有一个朋友,原本在一家大名企,结果整个部门被裁掉了。鸡贼的企业当然不会直接裁人,不过是安排一个很坑爹的岗位给你,潜台词,你自己辞职吧。朋友他找了大半年的工作,都不大满意,现在。。。。。。在家带孩子。
仔细想想,我们还真该有点危机意识,铁饭碗早已是过去时。在我们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碰到行业下行、经济不景气这类系统性风险的概率真不低。
年轻时候遇到这事儿,还好一些。最郁闷的应该是人到中年,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层,却被裁员了。高不成低不就的,该何去何从?
关键是掌握主动,先发才能制人
有好友在一家大型央企/垄断企业从事海外投资并购业务。当初也是抱着年轻人实业报国的一腔热血,凭借自己努力好不容易进去的。结果进去没多久就遇到了行业系统性风险。
在当时别的同事还在体制内,按部就班、随遇而安的时候,我这位朋友就已经开始寻找目标企业,并在半年时间内通过CFA,弥补了自己的短板。结果等各种坑爹制度出台,大家都怨声载道的时候,只有他挥一挥衣袖,去了一家更优秀的央企,继续他实业报国的梦想。
后来的那些同事,要么匆匆忙忙找了个不那么满意的工作,要么被公司派到某个奇葩的海外国家长期吃土,继续着被动的职业轨迹。
个人觉得,无论我们是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应该把“随时可以离开公司”当成目标,摆脱舒适区,提前储备多项足以立身的能力。
注意培养你的“睡后收入”
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工作,却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
为什么我们即使很勤奋、很努力,但还是感到越来越穷?
为什么在那些说着1个亿小目标的人面前,我们好像完全看不到希望?
因为当今世界,劳动无法跑赢资本!光靠自己打工和工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资本收入、知识产权收入这类“睡后收入”才能让我们更有安全感。
如何增加资本收入呢?
普通人可以这两大块着手:储蓄&投资。
第一阶段:储蓄。只要养成好的理财习惯,在早期工作的时候注重积累,那么你将积累一大笔本金。常见的储蓄工具有银行存款、国债、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
第二阶段:投资。投资,简单的说就是购买理财产品,达到钱生钱的目的。高风险的投资品可以让你迅速致富,但亏损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最好通过专业人士打理,例如购买基金。中低风险的固收类投资品就跟房租似的,能给你带来稳定的持续回报,例如债券、信托、P2P网贷等。
就这部分来说,我们的读者还是挺有意识以及能力的,真棒!
什么是知识产权收入呢?
比如写励志鸡汤出名的咪蒙,微信发一篇文章给人做个广告就要10万元,很多人一年的工资可能都达不到。另外,出书的版税收入也是个不错的方向。
你可能会问,如果没什么运营思维,文笔又不大好该怎么办?其实,你的工作/职场经验本身就很值钱。我有个朋友,年纪轻轻就已经通过售卖自制的各种职场课程,月入几万了,真是躺着赚钱。
知识产权收入,对知识分子来说,是最有尊严的赚钱路径。
如果我们做到了以上几点,即使不幸被裁员了,也何尝不是一件欢喜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终于有时间好好休息一下、陪伴陪伴家人;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把好几年没看的书看一看;你也可以找几个老朋友好好聚一聚,一起重拾你们的诗和远方。
有时候,这些短期看不到任何好处和效果的行动,反而会给你带来质的飞跃。
Ps一下:
问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其实还是在于没有安全感。
好像一下子,身边的人都在焦虑。没钱的焦虑,有钱的也焦虑;没工作的焦虑,有工作的也焦虑;打工的焦虑,创业的更焦虑。说实在,除了面临的问题,我看到的是更多的机会。中国崩溃论被海外舆论宣扬很多年了,但我发现中国整体反而是越来越好的,虽然期间有曲折,但向上的趋势未曾改变,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仍然是保持乐观的。
来源:好规划网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