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浏览量:
【21俱乐部微信号(club21cbh)综合自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电子银行网、中国经济网、证券时报、TOM新闻、老虎环球财经】
曾经,银行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好去处,收入高、福利好、够体面、“旱涝保收”,曾经,银行发的年终奖也是让人羡慕嫉妒。
然而近日,一份来自银行业的年终奖刷爆了朋友圈,有银行员工年终奖仅个位数。
有银行员工年终奖仅1.5元!
1月10日,平安银行作为第一家发年终奖的银行引爆了社交媒体。而相比往年诱人的年终奖,该行的奖金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甚至有员工晒出个位数奖金。
“2016年年底冲刺刚做完,开门红指标又来了,越来越难”;“年终奖会预发一部分,剩下推至2017年年中再发”;“我们行绩效已经停发5个月了,并不再补发,至于年终奖,我们早已不再期待,好多同事已离职。”“同事年终奖只拿了5.62元,还有1.5元的”。
对此,平安银行总行相关人士表示,年终奖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跟所在的部门、分行都有很大关系,有人拿了20个月的工资,也有人只拿了1块5毛。如果分行亏损,可能员工的年终奖就会很少或者没有,个位数的年终奖是有可能存在的。
“年终奖的考核分为ABCD档,个体的奖金差异性很大,一些没有完成利润考核系数会相对低一些,而业绩亏损的就没有年终奖,如果业绩很好,考核靠前奖金也是不受影响的,甚至也有考核比往年高奖金比以往高的情况。”
银行“躺着赚钱时代”走远?
“雷霆换帅、严厉反腐、零售转型”、“三减一增效”、“996”工作模式,这些词都发生在2016年的平安银行身上。其中,在银行业界引起强烈反响的要属“996”工作制,即早9点到晚上9点,周一倒周六上班。
实际上,平安银行只是银行业的一个缩影。2016年多家银行员工的收入都出现了下滑,钱少、事多、压力大成为听到最多的词语,焦虑和不安的气氛在银行内部员工中蔓延。
据中国电子银行网报道,有的银行年终奖5.62元,已在变相裁员。
一位入职6年的某股份制银行老员工表示:“今年形势不好,听说有零售的同事年终奖只拿了5.62元。并且今年考核C-的虽然有年终奖但是合同到期不再续签,而考核为D的或被直接裁员,我的考核虽然还可以,也拿到了年终奖,但是我已经打算离职了,想转行尝试下其他职业,我是资管部门,跳槽并不难。”
某股份制银行北京一支行负责消费金融业务的员工透露:“前段时间,北京分行下发通知到各支行,要求各支行上报调岗人员名单,有的网点柜员只留两三个人。部门领导告诉我,我可能会调去社区银行网点不再从事消费金融业务”。“从擅长的领域调岗到非擅长领域,薪酬福利和任务指标都被调整,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就是变相裁员。”
“以前银行并不愁揽储,但是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破了居民资产局限于在银行参加定、活期储蓄或购买一些国库券的格局,靠礼品比如送油、送礼券等已经很难拉到客户,其实不仅仅是揽储,我们还有贵金属、信用卡、保险等指标,各项指标完成的难度都很高。以保险为例,为了完成2016年的部门保险任务,领导直接用部门奖金给我们买了保险,还是期缴,2015年为了完成任务刚买过”,某上市银行一位银行员工吐槽称,“我们支行2017年保险开门红几乎都是银行内部员工认购。”
事实上,经济下行、利差收窄、不良贷款率激增等因素,导致近两年很多银行员工薪资、福利方面与前几年不可同日而语。银行“金饭碗”光芒失色,在与众多银行员工交流过程中,钱少、事多、压力大成为听到最多的词语。
员工跳槽频繁,高管离职潮起
经济下行周期,银行“不良”上升,净利润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很大一部分员工将希望寄托在跳槽上。
在跳槽的去向中,互联网金融企业往往成为热门选项之一,传统银行俨然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黄埔军校”。风控、理财客户经理、对公客户经理成为互金企业争相抢夺的“香饽饽”。
而银行柜员则跳槽相对很难。“我在XX银行工作了五年,去XX金融面试被刷,或许我们在他们眼里无非就是工作地点好一点的收银员吧,”一位国有行的银行柜员开玩笑道。
除了互联网金融企业,一部分包括资管部门、投行部门在内的员工,跳槽去了待遇更为丰厚的基金、信托公司和券商。
基层员工流失的同时,银行高管也纷纷离职,如何培养、稳定高级管理人才,正在成为银行业一项严峻的课题。
2015年,五大行银行高管薪酬几乎腰斩,银行高管人才流失。与2015年行长们的主动离职有所不同,2016年银行高管的频繁变动更多是“补位”需求。
2016年银行高管变动不完全统计
图片来源:金融界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有34位银行高管出现工作变动,其中有近20位银行高管(包括董事长、行长、副行长)辞职。而2015年以来,有近90位银行高管出现工作变动,这还不包括大部分董事、独立董事。
相比2015年银行高管变动的主动“离职潮”,2016年以来银行高管变动更多是在银行“圈内”加速流动,并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多位重量级银行家进入退休年龄段,银行高管补位后出现空缺。(2016年5月,工行行长姜建清退休,他执掌工行16年,从“技术性破产”到“宇宙行”。2016年2月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退休,他在任内将兴业银行打造成“同业之王。)
第二,银行业金融反腐趋严,涉事高管落马职位填补后,原职务空缺
第三,民营银行的常态化对银行高级管理人才的挖角,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吸引一批银行高管投身其中。
银行业负增长来袭?
实际上,2013年已经成为银行净利润增速的拐点,这点从四大行2016年与之前年份的净利润增速对比就可以看出。2013年,四大行的净利润增速均在10%以上,但到了2016年前三季度时,四大行净利润增速却接近零增长。
股份制商业银行业绩下滑也同样严重。浦发2010年到2014年净利润增长均在两位数高位运行,净利润增速从2010年的45.10%逐渐下滑至2015年的7.61%。可以参照的是,同样是股份制银行的招商银行净利润增幅从2010年的41.32%降到了2015年的3.19%,基本与浦发银行在同一路径上。
2016年银行业的年报估计更不好看,首份银行业成绩单已经敲响负增长的警钟。2017年1月3日,浦发银行发布业绩快报,2016年净赚500亿,但第四季度净利润却较往年大降7.63%(逾10个亿)。不良贷款率1.89%,比上年同期上升0.33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此前发布的2016年业绩快报则显示,公司净利润为416.26亿元,同比增长仅1.14%。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减少11.49亿,降幅为13.96%。不良贷款率为1.69%,较2015年上升0.26个百分点。
对于上述银行第四季度业绩下滑,一位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因为计提、税收、并表等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出现在第四季度,而且一般银行都是集中在前三季度安排资产投放,所以第四季度利润有增减也不能说不正常。此外,2016年四季度还存在债券市场波动的问题,公允价值也有可能出现波动。
总之,银行人的2016年已经过去,2017年已经到来,虽然2017年国内银行业不会像欧美大行那样大量裁员,但是对于银行员工来说,似乎2017年并没有时间舒缓心情。
国务院17日发布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对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作出部署。其中,重点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外资准入限制。
大量外资进入国内,对于同类产业经营效益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对国内金融机构来说,同样也要积极开发跨境、跨市场金融产品,探索多样化挂牌方式和交易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金融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21俱乐部微信号(club21cbh)综合自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电子银行网、中国经济网、证券时报、TOM新闻、老虎环球财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