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

首页 财经 正文
中央放话要禁止“炒房”了?我只想知道房价会下降么?

发布时间:2020-07-17 17:04:59

来源:

浏览量:

【始发于金评媒微信号(jpman21)】


这个周末,可能大家都被各大媒体的一个标题刷了屏: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没错,就在上周五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部署了2017年房地产主要任务: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这几乎是中央第一次从正面定义了房子的“属性”:买房子不是为了住,就像谈恋爱不是为了结婚一样,都是耍流氓。


可以预见,如果说2016年的房地产去库存是炒房客的“丰收年”;那么,2017年的“不鼓励炒房”,就有可能成为炒房族的“断粮”期了。


那么问题来了,“不鼓励炒房”,是怎么个不鼓励法?限制甚至杜绝炒房后,房价会降么?房价下降的话,对中国经济又有啥影响?


我们先从炒房的前世今生说起。


房价是怎么炒起来的?


我们平时说到投资上的“炒”,最让人熟悉的应该是“炒股票”、“炒基金”,买了卖,卖了再买,通过赚取差价而获利。


从这个层面来讲,炒房就是一种类似“炒股票”的住房投机,买房的目的不是为了自住,也不是为了出租,而是闲置在那里,等房价涨起来了再转手出售。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的那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也从侧面上定义了房屋的居住与投资二重属性。而正是房屋具备投资属性,才造成了房价的疯狂上涨。


但是,把炒房和炒股、炒黄金、炒期货等投资类比起来,似乎也不大恰当。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股票、黄金、期货等事物,都不是生活必需品。也就是说,不管这些东西如何“炒”,对日常生活的主要价格体系都没有太大影响。


然而房子不是。房子是切切实实的生活必需品(中国人传统上对土地和房产的依赖性更是加大了这种刚需),因此“炒房”这种行为,是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生活的消费价格体系的。


炒股炒黄金的周期短,获利也快,你拿着赚取的差价利益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能切实体会到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房子呢?你买了一套房,过几年房价升高了准备卖了,却突然发现,这几年的消费价格都相应升高了。你想买套新房子,就必须接受现在的房价,然而手里的旧房又很难卖出这个价格,甚至可能要两套换一套。


也就是说,你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因为炒几套房子而有显著提高。手里的房子最大也是最合理的用处,就是永远留着,增强内心的安全感。


但是,资深炒房客当然另有妙招。


在2016年这轮房价上涨中,炒房客可以说扮演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过去一年里,多个热点城市的房价上涨了50%以上,买房时还能使用住房抵押贷款加杠杆,使一些炒房者的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超过100%。市场上有不少人深谙此道,甚至把“炒房”当成了自己的职业。


2016年的房地产去库存、限购限贷政策放松,固然是炒房兴起的原因之一,但更关键的,还在于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较大,货币政策又相对宽松,因此大量信贷资金“脱实入虚”,进入到资产领域,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加之去年以来多次降准降息,信贷条件宽松,使居民购房的能力和意愿也明显提升。另一方面,自去年6月股灾以来,股市一直半死不活,其他投资渠道的贫乏也让更多人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中。


由此,“炒房”这场运动,几乎是让全社会所有成员,都成了其炒作的协助者,为它推波助澜、身先士卒。因为房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不管是刚需族还是炒房客,都要浸淫在这个市场,几乎没有人能逃离其炒作的漩涡。


不鼓励炒房了,房价会下降吗?


就在这个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了这么一句会议精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这句话,想必将会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核心思想”——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朴素的精神指向,地方政府将如何执行呢?


新浪财经评论员王海涛认为,如果采用极端的执行方式,无非三种:


1、没有用来住的房子,一律没收。即“没收”。


2、用来炒的房子,一律征收高额的持有税。即“加税”。


3、凡是有房子住的人,禁止再购买房子。即“禁购”。


用这3种办法中的任何一种,都不仅仅能抑制房价,还会导致房价的大幅下降。因为房价说白了,就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把需求摁住了,价格就失去上涨的动力了呀。


也就是说,如果想让房价下降,是非常容易的。那为什么多年楼市调控,房价一直没有降呢?


因为房价下降之后,后果可能比上涨更严重。房价大幅下降会是怎样?是正在还房贷的人可能断供,是高价拿地的房地产商可能完蛋,是泡沫可能破裂,是市场可能崩盘,是银行可能……


你看,如果按照“没收”、“加税”、“禁购”这种思路来执行“房子不是用来炒的”中央会议精神,后果很可能正是中央不愿意看到的。那中央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各大媒体都在炒作“不鼓励炒房”,可能很多人都忽视了这次的会议精神还有一句话:“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小编觉得这句话特别机智,也特别“中国特色”。这句看起来像“既要牛拉车又要牛不吃草”的话,首先就承认了房地产存在泡沫,因此才需要“抑制”;但又要“防止大起大落”,这什么意思呢?“大起”,就是泡沫扩大,房价继续上涨——这当然不行;但“大落”,把泡沫戳破,房价下跌?更加不行了,风险之大可能直接伤筋动骨哦。


所以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知道房地产有泡沫,但放着就行了,你们也别指望房价暴涨或暴跌了,我们就是想要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好好悬下去。


问题是怎么“悬”?怎么维持这个泡沫不再继续吹胀又不会被戳破?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


要管住“炒”,一是可以通过信贷政策加大“炒的负担”(提高贷款利率)、降低“炒的能力”(提高首付比例甚至不提供住房抵押贷款)。


二是通过税收政策给炒房者“去动力”,比如炒的套数越多、交易越频繁,交易环节各税种的税率越高等。


国际上,也一般都会对炒房行为征收比较高的交易税和资本利得税,识别的方式主要是看该住房是否为家庭的主要住房,以及住房持有期的长短。非主要住房、持有期在3—5年以内的,一般会面临比较重的税。行政色彩浓厚的限购或购房资格管理可以作为临时的最后的手段。


所以,指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让房价下降的同学大概要失望了。这次打击“炒房”,其实还是秉承了中央的一贯精神:稳。稳经济,稳发展,对于房价,当然也是要稳的。别忘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及后文那么多铺垫,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