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浏览量:
历时3年,中国终于赢得公正的判决。当地时间本周三,中国将近三年前针对美国反倾销的起诉被判胜诉,世贸组织(WTO)公布其争端解决机构的专家组审查报告,支持中国主要诉讼请求,裁定美国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
三年前中国针对美国13起反倾销的起诉终于胜诉了!当地时间10月19日,世贸组织(WTO)公布其争端解决机构的专家组审查报告,支持中国主要诉讼请求,裁定美国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
WTO报告截图
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
专家组报告认定,美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措施在目标倾销、分别税率等做法上违反世贸规则,裁定美方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
近年来,美国商务部在反倾销调查实践中频繁使用这一方法,并基于此“归零”,在核算时仅将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的产品纳入计算范围,而将高于正常价格的产品“归零”。
由于最终反倾销税的税率基于倾销幅度计算,归零法排除了高于正常价格的产品,导致倾销幅度被放大。
美国目标倾销的调查方式不仅针对中国,今年9月,世贸组织还曾就美国对韩国大型住宅洗衣机反倾销和反补贴案发布裁决,认定美国目标倾销和基于此的“归零”做法违规。
涉及84亿美元的大生意
据商务部网站新闻,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表示,中方对WTO的上述报告裁定表示欢迎。该负责人指出,本案涉及机电、轻工、五矿等多个产业,年出口金额约84亿美元(约合563亿元人民币),涉及中方重大贸易利益。
持续3年终获胜
美方采取的13项反倾销措施涉及中国对美出口的油井管、太阳能电池、暖水虾等产品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上述反倾销诉讼始于2013年12月3日,涉案产品既有像油井管、铝挤压材、金刚石锯片这样的工业品,也有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产品,还有暖水虾等农产品。
中国正式起诉后,据新华网报道,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杨国华称,对这些诉讼的案件“有胜算的把握”,“打包”起诉主要针对美国商务部在反倾销调查中存在共性的体制性错误,单个案件诉讼成本太高、效率也低。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自2008年起,美商务部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复审中,逐渐频繁采用“目标倾销方法”,认定倾销幅度,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把本来没有倾销的认定为倾销,把本来仅有小幅倾销的认定为大幅倾销,严重侵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商务部的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打包”起诉美国反倾销时,中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主动起诉案件12件,出轮胎特保案外,其余11件都取得胜诉。
贸易摩擦,中国很受伤
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是也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最新的数据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了来自1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65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同比上升66.67%,涉案金额85.44亿美元,同比上升156%。而去年同期,只有37起,涉案金额35亿美元。仅仅半年,65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已超出去年全年总额。
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如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冰岛、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国,但美欧和拉美这些反倾销主要发起国还未承认我国为MES,导致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商务部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表示,不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随意采用第三方国家价格做对比。美国甚至在司法层面对中国出口的钢材、原材料加以干涉。在国际贸易持续萎靡的大背景下,这些国家出于对本国先关产业的保护,采取了诸多不利于国际经贸健康发展的措施。
10月18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我国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的各种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助措施越来越多,希望中国企业坚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欧委会19日发布《采取稳健的贸易政策促进欧盟就业和经济增长》文件,呼吁欧盟成员国支持其以取消低税率原则为核心的贸易救济现代化立法提案以及反倾销调查新模式。
对此,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表示,这些新做法在世贸组织规则中都没有依据,容易成为贸易保护的工具。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是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各成员应当如期、善意、不打折扣地履行有关义务。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和世贸组织的重要成员,有责任带头遵守世贸规则,履行国际义务,规范使用贸易救济措施,避免向外界发出贸易保护主义的错误信号。
来源:腾讯财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