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专访迟福林:建设自贸港是海南未来几十年的最大机遇,一定要做好

发布时间:2021-04-23 20:09:53 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记者 鲁婧涵)33年来,海南曾面临三次历史性机遇:第一次是1988年海南从广东省划出,建省办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第二次是2010年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第三次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布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面对前两次历史机遇,海南并没有实现经济的腾飞,而当年的特区深圳早已一骑绝尘。

当政策红利再次落在海南的肩上,海南如何才能不负时代之托,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在“2021博鳌•凤凰网梧桐夜话”现场,凤凰网财经记者专访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迟福林指出,与前两次机遇相比,此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前提变了、背景变了、条件也变了。他认为“无论是服从大的战略,还是适应海南内在的发展需求,这次的路子都找对了。”

当然,在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难题。迟福林提出,比如,政策落实面临一定困难。从海南的角度讲,认为中央赋予海南很多好政策,但由于相关部委放权不够,政策具体执行起来很困难;从相关部委的角度讲,中央给了海南很多特殊政策,关键取决于海南能不能用好。海南的营商环境也有待改善,这就需要建立高效、公正、透明的行政体制和专业权威的立法体制与司法体制。此外,海南的专业管理人才严重不足,需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

“未来,海南要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海南的各类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以及旅游市场,都将创造越来越多的机会。”迟福林说。

以下为对话全文:

凤凰网财经:有观点认为,海南没能把握前两次历史性机遇的原因在于缺少人流,同时产业基础薄弱,您怎么看?现在海南有改善吗?此次“自由贸易港”的政策礼包和前两次有何不同?

迟福林:回顾历史,海南确实错过了多次重大机遇。在政策的执行能力上,海南与深圳、上海、北京比,确实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海南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薄弱,尤其前两次。与前两次相比,海南的发展条件比过去都要好,各方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关注度及发展预期过去从未有过。

这次建自由贸易港和前两次比,我们应该有信心。信心来自于哪里?第一、目标变了。这次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从国家战略目标出发的。中央决定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就是要把海南打造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让海南成为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这是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

第二、背景变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已转向亚太地区,而亚太的重心在南海区域。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就是希望发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成为连接中国市场和泛南海市场,中国市场与亚太市场的重要枢纽。

第三、条件变了。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基础设施,海南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所以无论是服从大的战略,还是适应海南自身的发展需求,这次的路子都找对了。所以海南的干部要打破惰性,解放思想,积极有为,着力改善营商环境,落实好中央给予的各项政策。

凤凰网财经:海南自贸港的说法已经推出了近三年,这三年海南发生了哪些改变?

迟福林:确实有改变。比如外资的增长、企业数量的增长和营商环境的改善等,这些固然都很重要,但我认为,有3个方面的变化更具基础性、长期性意义。

第一,确定了开放方向和发展路子。30多年来,海南如何走向大开放,这是上上下下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有太多的曲折和辛酸苦辣。2018年4月13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海南的开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新路子,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总书记提出,海南要对标全球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要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第二,引起国内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海南自由贸易港给各方投资者带来很好的预期,这对海南来讲十分重要。应当说,这个关注度及发展预期过去从未有过。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海南如何将吸引力转变成为现实的发展能力。目前各方在对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高度关注的同时也有某些疑虑。海南如何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赢得各方信任,吸引内外投资者主动投入到海南的大开放大发展中来,这一点至关重要。

第三,形成了上上下下支持海南建设的氛围。3年来,中央及有关部委陆续出台了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政策文件,有些政策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同时,海南在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上也取得积极进展。

我认为,这是海南未来几十年的最大机遇,所以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再犯错误了,一定要做好。抓住未来2—3年的重要时机实现重要突破,为海南2025年封关运作,为2035年基本建成自贸港打下最重要的基础。

凤凰网财经:海南自贸港政策落地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应该怎么解决?

迟福林:毫无疑问有难题。例如,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相关部委放权不够,政策具体执行起来很困难;从相关部委的角度讲,中央给了海南很多特殊政策,关键取决于海南能不能用好。所以我反复讲,海南自贸港这篇大文章不能做小了、这篇长文章不能做短了、这篇实文章不能做虚了、这篇好文章不能做歪了,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包括中央各部委在内的方方面面的支持,形成合力。

第二个挑战是海南的营商环境。海南这些年发展不快,是因为营商环境中的一些矛盾问题突出,越往基层越突出。因此,如何建立高效公正透明的行政体制和专业权威的立法司法体制,都是很大的问题。营商环境的改善不能看表面,一定看行政体制、司法体制、立法体制的改革。海南在这方面还要下很大的功夫。

第三,海南的专业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比如金融、贸易、投资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储备不足。人才跟着市场走的同时,海南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我们中改院也在做这件事情,配合省里开展高层专业管理人才的培训。

凤凰网财经:近两年,海南的落户人口再次出现了井喷,对于普通人来说,现在落户海南是一个好选择吗?什么样的人适合来海南定居?有人指出,海南存在房价高、工资低的问题,您怎么看?

迟福林:我在海南33年,当然对海南抱有很大的信心。

第一,看前景。海南要对标全球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尽管现在离要求有很大差距,但是5年、10年后肯定会走到这一步。

第二,看机会。尤其是年轻人。海南百业待兴,真的需要创新创业者。

第三,看环境。环境除了办事效率,还有制度和政策,包括人事制度的灵活。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五大自由政策加上包括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在内的税收政策,给很多人创造了自由便利的条件。

第四,收入低,物价高是一个现实,但是这个现实经过努力完全可以改变。收入水平与未来事业的发展相关。随着创新创业,尤其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家会得到很好的回报。海南正在采取措施控制物价,尤其是农副产品的价格。关于住房,海南也建立了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及租房政策和制度等。

凤凰网财经:您刚刚说年轻人看机会,对于准备来海南发展的年轻人,哪些行业能提供更大的机会?

迟福林:中央明确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主导产业是发展旅游、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未来,海南要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东盟2030年或将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发展速度很快,市场需求很大。企业在海南设立总部,然后去东盟发展,例如,鼓励数字经济、电商、加工制造业“走出去”,可以享受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相关优惠政策。机会不要从眼前出发,一定要看未来的发展。

凤凰网财经:东盟区域市场大概什么时候成熟?

迟福林:可能需要5年的时间。2025年,中央要求海南封关运作,而封关运作的前提是有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进来。未来,海南的各类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以及旅游市场,都将创造越来越多的机会。


本文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图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