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浏览量:
当雷声响起来的时候,不要惊慌,因为一切都有征兆,只不过你没有注意。
房地产调控要出狠招了!
征兆从哪里看出来的?这要从昨天傍晚新华社发布的一篇关于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新闻稿说起。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巡视中央政法单位情况的专题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小编通读通稿全文后发现,有一点不同寻常之处:中央在谈及房地产市场时,措辞方面出现了一点微妙的变化。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请注意,这里用的是“加快形成”四个字。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从“加快研究建立”,到“加快建立”,再到“加快形成”,这是什么节奏,你该知道了吧!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样的表述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去年9月底开始,包括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在内的多地拉开房地产调控序幕;今年3月以来,热点城市限贷、限购力度再度升级,取得初步成效。但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一、二线城市房价上升的压力仍然存在,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
小编第一时间连线了业内权威专家和分析人士,听听他们的看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房地产研究室副主任刘卫民
对于措辞的变化可以从这三点来理解:
1.中央还在积极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过程中,且力度加大;
2.调控效果初步显现。要把诸如信贷政策等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结合起来,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
3. 监管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认识也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成熟和壮大而不断加深的,以全局性、战略性眼光来考虑问题会更深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主任赵秀池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
措辞的变化说明了在长效机制建立方面,已经不是停留在研究的阶段,而是到了不断形成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文本的时候。
目前有关长效机制的思路更加成熟、文本也更加清晰、一些细节性的内容也在处于不断修改过程中。预计类似房地产税、70年产权、限购政策的定位、租赁市场的发展、土地市场的供应规则等都有可能写入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内容中。
”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夏丹
从研究建立到加快建立和形成,对楼市顶层设计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反映出建立长效机制的迫切性。目前房地产调控措施多为短频快去急火,其中一部分手段并不适合长期使用,房地产税、土地供应等中长期平稳楼市的手段依然不能缺位。
”
写到这里,小编再综合一下专家观点,建立房地产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政策或涉及四大领域:
一是,住房金融领域,政策性住房金融将是一项重要内容;二是,税收领域,房地产税呼声很大,但仍在寻找适宜推出的一个时机;三是,土地领域,比如,如何打通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实现精准的土地调控;四是,保障性住房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如何建立针对新市民的保障性住房体系。
央行官员:调控既要抑房价泡沫又要防市场大起大落
如何平衡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考量。4月24日,央行参事、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发表署名文章称,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既要抑制房价泡沫,又要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
盛松成表示,房地产调控问题很复杂,在控房价的同时也要处理好房地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房地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在稳定房价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使实体经济恢复增长,则楼市就会有未来收入的支撑,泡沫也会逐渐缓解。
据了解,2017年一季度,我国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2016年全年为7.8%。盛松成指出,相比之下,美国房地产行业增加值占GDP的12%左右,德国为10.9%,英国为13%,因而我国房地产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来看,我国房地产投资表现仍然较好,今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达到9.1%,为近三年来的高点。
在谈及房地产调控的举措时,盛松成表示,要在注重需求调控的同时,从“供给侧”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尤其是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土地,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
他指出,在房地产调控中,我国往往采用需求调控,也就是通过抑制或促进需求来进行调控,结果是一二线城市房价似乎越调控越高。单一的需求调控只能使今天的需求变成明天的需求,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手段。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来源:北京商报、中国证券报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