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制 正文
比地沟油还恐怖!工业盐造酱油,你可能吃了十年假调料!

发布时间:2020-07-17 17:04:59

来源:

浏览量:

瓜子加工企业用过的八角、花椒、小茴香,回收后晾干、粉碎,简单加工灌装,一包王守义十三香就炮制成功了。


工业用盐、色素、食品添加剂加上自来水一勾兑,贴上标签就是一瓶李锦记牌或海天牌的酱油。


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一些普通民宅里,每天生产着大量假冒名牌调料,雀巢、太太乐、王守义、家乐、海天、李锦记等市场知名品牌几乎无一幸免。造假窝点经营超过十年,年产值过亿。这些假冒劣质调料,通过物流配送或送货上门的方式,流向北京、上海、安徽、江西、福建、山东、四川、黑龙江、新疆等地……

重拳打击调料造假!已拘留7人


日前,《新京报》报道了“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调料造假窝点聚集,劣质调料流向全国”的问题。对此,天津市委做出回应称:坚决不护短,严肃认真调查,铁腕出手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1月16日,联合执法队伍针对媒体报道的调料造假问题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3处造假窝点,现场共查获假冒王守义十三香18.4公斤,冒牌醋和酱油4000余升。执法部门已将现场查获的各种假冒调料进行封存,并转交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同时对假冒调料的流向进行追查。

目前,天津已成立处置领导小组,组织100余人分7个小组扩大排查范围,对造假高发区的28个村进行逐村排查,逐户走访,对造假窝点发现一处取缔一处。截至17号凌晨0点,公安部门已拘留涉案人员7人。


假调料流向何处?通过物流发货,信息填写模糊


据《新京报》报道,这些假调料多数以物流配送方式发往北京、上海、福建、四川等地。每天的发货量多达数千件。为了避免倒查源头,造假者发货方式十分隐蔽,完全不留任何发货人信息。


当地知情人士介绍,造假者发物流时,一般只留有一个电话,姓名都没有或者就是假的。记者以商家的身份购买了假调料。一名刘姓造假者表示,只需要购货人留下电话和地址即可,然后就等着物流通知。造假者给记者发货的物流单显示,并无发货地点,只有发件人电话。


对此,北京市食药监局迅速作出了回应,已第一时间在全市范围进行了抽检。据北京市食药监局局长丛骆骆介绍,目前北京已和天津监管部门对接,共同开展劣质调料流向的查处工作。


丛骆骆表示:今天就抽查了200件,有可能不止这200件,后续可能还会有我们也在让检验检测的人,也在开始同步加大检查力度,因为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检测,它是有标准有程序、有时间要求的。


假冒劣质调料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


1月11号下午,在独流镇七铺村一处“十三香”造假窝点。记者发现,编织袋内有大量十三香包装盒。在院子左边一间20平米的彩钢房内,有灌装机,自动包装机和腹膜机,还有已经包装好的成品。造假,也已经实现“自动化”。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自动化生产机器,一天可以生产五六百箱不成问题。然而,这只是独流镇庞大生产规模的冰山一角。根据记者调查,在独流镇,雀巢、太太乐、王守义、海天、李锦记等众多知名品牌,几乎无一幸免。


这么大的产量,原料从何而来?据了解,独流镇假冒“十三香”里的八角、花椒、小茴香等原料,都来自不远处的另外一个镇。因为该镇存在大量瓜子企业,用过的下脚料,都会被回收过来。


而假冒酱油、醋等液体调料的生产过程,更是简单粗暴。


据当地造假者介绍,以酱油来说,造假的方法非常简单,拿工业用盐、自来水、色素和食品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勾兑一下就可以。记者在上述造假现场看到的原料有山梨酸钾添加剂、苯甲酸钠添加剂、三福牌甜蜜素、味精,以及两个半袋的白色袋装长舟牌“高级精制盐”。


从包装上看,无论是标签、字体,与真品看不出丝毫差别。记者用手机测试一下调味品的二维码,竟能扫出商品信息。


那么,这些外观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调味料,消费者在口感上,能够区分吗?


据《新京报》记者赵吉翔介绍,口感上是能分出好的和差的,价格是不一样的。雀巢美极鲜差的可能65元一箱,然后差的话,是能闻出来一点味道不对劲的。如果饭店用的话,在这种重口,又多放辣,多放调料这种情况下,你根本不可能吃得出来的。但是好的他要120元、140元一箱,真品从批发市场买的话200多元一箱。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专家刘少伟表示,工业用盐不能用作食品原料,应该在包装上标注“严禁食用”。他说,工业用盐含有大量杂质和很多有害成分,如亚硝酸盐是致癌物,还有一些重金属,会伤害肝脏、肾脏。


【21俱乐部微信号(club21cbh)综合自央视财经、新京报、中工网、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