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浏览量:
网络图片
12月27日,天猫规则公布了《天猫成人用品行业标准》变更公示通知,对涉及两性商品的图片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在这背后,其实是许多鉴黄师的努力。
28日,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采访了一位从业4年的残疾人鉴黄师志愿者,揭幕这一“香艳”行业背后的艰辛。
“香艳”图片背后的空虚
赵凯跟队员的沟通分配任务 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供图
来自杭州的赵凯今年34岁,是一位设计师,也是一位资深“网络鉴黄师”。 因为患有先天性小儿脑瘫,行走不便、语言交流也些困难,赵凯得不得选择“隐居”家里工作。
2013年,他偶然获悉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联合阿里巴巴向残障人士开放鉴黄师的岗位,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这个团队。
走进赵凯位于杭州的家中,一间只有几平米的卧室里,摆放着两台显示器,一张大床堆满玩具。赵凯说,这里白天是女儿的游戏房,晚上则成了他的工作室。为了避免尴尬,赵凯默默把鉴黄工作放到了深夜。
由于长期深夜工作,随之而来的还有空虚和压力。整天面对满屏的黄图,在外人看来看似香艳,对专业鉴黄师却是较大的心理负担。
“一开始看到满屏的色情图片非常不适应,明明是做好事,却像在做贼,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去关门。”被问到做鉴黄师的感受时,赵凯坦言,“每天审核那么多张图,完全没有心思关注内容,脑子里纯粹是机械化地按照标准选择答案。”
为下一代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赵凯在电脑前专注的为图片打标,更多时候他会在夜深人静时工作。
除了心理上的考验,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而言,身体上的劳累也无法让正常人感同身受。赵凯每天都要审核分类至少5000张图片,用赵凯的行话叫“打标”,即把图片标注为纯色情、低俗、性感、正常和无法判断五大类。
每天5000张,最娴熟的鉴黄师,也要花上5个小时的时间,赵凯透露,自己最高时达数万张,全年无休,在过去4年里,保守估算他大约审核了540万张图片。“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眼睛、腰、腿都很累。”
在参与“鉴黄”工作的第二年,赵凯的妻子怀孕了。作为一个女人,赵凯的妻子看到“黄图”很反感。但最终,赵凯认真负责的劲头打动了妻子。家人的理解更给了赵凯坚持下去的信心。
正聊着,2岁多的女儿从附近的爷爷奶奶家回来,一进门就给了爸爸一个响亮的吻,赵凯脸上堆满了笑容。
“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作为父亲,我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她,每次审图累了,一想到女儿长大后也会上网, 就有了动力,要为她营造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 作为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中的一员,赵凯日复一日地敲击鼠标和键盘,并不能换来多大的金钱报酬。但在他看来,这个职业却极大地展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敬业态度激励小伙伴
凭借着敬业的态度,赵凯不仅完成打标任务多,而且准确率很高。2014年,由于业务突出,联盟决定让赵凯来带杭州的鉴黄师团队。
做了组长后,除了自己做任务,赵凯还要负责对新队员进行培训和任务分配,当队员遇到难以判断的图片,他都会在工作群里及时解答。
“最难分辨的就是低俗和性感,相差就在于一线之间”,赵凯不但经常思考如何正确给图片打标,还会琢磨机器应该如何判断二者间的区别。阿里神盾局的算法专家,也会定期邀请赵凯交流,探讨图片判定的标准,了解志愿者们在打标中遇到的新问题。
跟赵凯交谈,很难不被他爽朗的笑声感染,他的乐观也激励了很多伙伴。“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坚持不下去了,是赵凯鼓励了我”,同为鉴黄师的志愿者郑春霞说。
人工智能成新的扫黄屏障
十年前,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在阿里巴巴安全部的组织下成立,最初是一些商家集结起来打击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近两年更名后,联盟也把网络安全服务推展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鉴黄师的工作还包括训练人工智能,通过人的介入让机器更加智能,学会人脑的判断。”互联网安全志愿者联盟盟主李若冰对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透露,联盟的鉴黄师已经累计审核模型图片两亿五千多张,在他们的努力下,模型算法的精准率提高超过20%,目前已在多个互联网平台投入使用,成为阻击网络色情的一道屏障。
据介绍,经过持续的人工训练,和不断的模型调优, 如今阿里平台超过99.9%的图片都可以由人工智能在线鉴定,违规的内容一发布就会被实时删除。阿里今年5月份推出“绿网”,对外输出这个能力,目前每天基于鉴黄业务的调用量高达几亿次。
来源:重庆商报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