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制 正文
震惊!3000多吨医疗垃圾被非法倒卖,竟还被加工成餐具!

发布时间:2020-07-17 17:04:59

来源:

浏览量:

从医院回收输液管、输液袋等医疗垃圾后转卖,加工成一次性餐具或玩具……这是南京栖霞公安分局近日破获的一起医疗废弃物污染环境案。


据《现代快报》报道,南京栖霞公安分局历时3个多月,成功侦破南京市首起医疗废物污染环境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现场查获医疗废弃物约13.5吨,实际查实嫌疑人收购、倒卖医疗废物数3000余吨,涉案价值4000余万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然而最可怕的是,被查获的这些医疗废弃物经过加工、层层转手后,竟然成为了我们餐桌上的餐具、仿冒知名品牌的塑料玩具等!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滁州一家医院主治医师安伟杰表示,很多医院的医疗垃圾会有统一的第三方处理,医院会向第三方支付一定的处理费用,至于第三方如何处理,医院在这方面很多时候无法监控,也可能会有第三方将这些垃圾卖给废品收购站,导致垃圾“再利用”。


医疗废物“重生”


据报道,今年8月底,南京栖霞公安分局在对辖区燕子矶一带开展清查整治行动时,发现顾家村一废品收购站内储存大量医用输液袋、输液管、输液瓶等医疗废弃物。不仅如此,这些医疗废物与一些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暴露在阳光下,其中的部分输液袋中甚至还残留着针头。


警方随后对站内医疗废弃物进行清点,共发现含针头及输液管的医疗废弃物约8.5吨,抗生素类小玻璃瓶约5吨,均用蛇皮袋或黑色塑料袋包装,并未对品种进行分类。

据悉,上述废品站的法人代表为张某,而这些成堆的医疗废物就是张某从南京多家医院回收来的,进行分类后再转手倒卖。


事实上,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人于2012年初起,从南京数家医院以每家每月800元~1000元不等的价格回收混有针头、输液管的医疗废弃物,而大的医院每月可产生多达十几吨这样的医疗废物。


在回收这些医疗废物后,张某又雇佣工人将回收来的医疗废物按照塑料输液软袋、塑料输液瓶等进行分类,一次性塑料输液软袋用机械进行压缩打包,一次性塑料输液瓶用粉碎机进行粉碎打成塑料颗粒,出售至宿迁、浙江等地进行进一步加工。


警方调查发现,张某将这些医疗废弃物简单分类后,就转卖给了宿迁人张某某。张某某在每吨收购的价格上再加几百元后,再卖给生产塑料颗粒的加工厂。而这些塑料颗粒经过再加工,甚至还成为了一些黑心厂家用来生产仿冒知名品牌的塑料玩具、餐具等。


已成行业潜规则?


事实上,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医疗废物流入“黑作坊”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快报报道显示,张某将这些医疗废物卖给张某某的价格是每吨2000—2500元,如果按每吨2000元的最低价计算,张某每月从一家大的医院靠倒卖这些医疗废弃物就能赚2万元以上。多家医院一起算的话,张某每月牟取的暴利将达到十多万甚至数十万元。


不仅如此,据回收点老板称:“回收易拉罐饮料瓶,每个月最多赚几千块,但回收医疗垃圾每个月轻松赚3万、5万”,由此可见,医疗废物被“青睐”背后藏着惊人的利润。


对医院而言,据办案民警介绍,尽管医院每月仅仅从张某手中获得800~1000元不等的钱,看起来获利不多,其实是省下了很多钱。


记者了解到,根据有关规定,医疗垃圾必须由有医疗垃圾处理资质并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其他单位不得擅自处理。而他们向医院收取的价格是4.35元每公斤。计算一下,医院每月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如果有10吨,那么处理这些医疗废弃物将话花费4.35万元,一年下来将省下52.2万元。


由于医院方的放纵,有的医院允许倒卖医疗垃圾,已成为一种“潜规则”,安伟杰也表示,“回收医疗废物的第三方和医院是有相关协议约定,如果第三方违规出售这些垃圾,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不过,医疗垃圾被再利用,已经是这个行业的潜规”。


栖霞区公安局政工科陈主任表示,这个事件其实是两个案件:


第一是违法倒卖销售医疗垃圾。


二是多家医院其中不乏有重点医院的相关部门存在职务犯罪。


陈主任还表示,“这个事件目前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检察院公诉科和法院已经介入了,目前案件尚在进一步侦查之中,同时也在和相关医院主管部门沟通对接情况。”


“医疗垃圾成餐具”中有多少失守?


生活不是小说,但有时比小说更惊心。医疗废弃物不同于一般废弃物,它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或同位素等有害物质,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可能传播疾病。按照相关规定,医疗场所里的医疗垃圾应该被销毁或妥善处理。


如果医院方不留下“售卖”的口子,如果废品收购者还有着残存的商业底线,如果监管部门能够积极作为,只要有一个环节发生作用,那些携带着病菌与有害物质的医疗垃圾,断然难以成为被重新包装的一次性餐具或玩具。然而,一切都没有发生,医疗垃圾的变脸最终在肆无忌惮地进行。


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每一处都在溃败与失守,于是“医疗垃圾变餐具”终于成为真切的事实,这正是新闻中最大的问题与真相。然而,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意料之中的结果”?在所有的环境污染事件中,医疗垃圾的污染与被处理,仍然是一个被相对忽略的领域,也是一个社会和外界监督相对乏力的领域。当外界监督不能抵达,当公共的监管力量又未深度触及,出现匪夷所思的“医疗垃圾变餐具”事件,看似偶然,其实早已具备了某种必然性。


拿什么来消灭“疯狂的医疗垃圾”?像南京警方一样,发现医疗垃圾污染案件,就重拳出击,当然必要。唯有雷霆动作,才能衍生威慑力。但回望这一起“医疗垃圾成餐具”事件,理当引发我们反思的还有更多。譬如,怎样去建立起一个对医疗垃圾处理的刚性监管机制,让现有法规能够如影随形,让监管力量不被虚置?只有从源头重新加以治理,去消除溃败和失守发生的可能性,下一起“医疗垃圾成餐具”事件,才不能重演,才不会刺激人心。


相关资料:各国如何管控医用废弃物?


尽管我国对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但通过南京案例人们可以发现,我国在医疗废物处理的实际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相当多的漏洞和问题,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在一些医疗体系发达的国家,对医疗废物的处置都有哪些严格的管理制度?


先关注澳大利亚。据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医疗废弃物在澳大利亚会经过严格的分类,绝大多数医疗垃圾会选择填埋或焚烧的处理方式,由专业的医疗废物管理公司集中处置;但部分无毒害的医疗垃圾也会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进行再加工。


澳大利亚医疗垃圾的处理会经过严格分类,在医院垃圾分类当中,每个垃圾桶会使用不同颜色,不同的颜色可以区分为可回收垃圾,普通垃圾,保密文件垃圾,医疗物品垃圾,人体组织垃圾,有细胞毒性垃圾等。对于普通垃圾通常允许正常处理,但对于有细胞毒性垃圾,需要进行焚烧处理,而对于一些医疗用品,可能具有传染性的垃圾,通常医院并不会放在普通垃圾房,而是会专门存储在有锁区域,只有专人才能接触。对于绝大多数医疗垃圾,澳大利亚采取焚烧或是填埋做法,但在近几年,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目前正在发起把部分无毒害的医疗垃圾变废为宝的可再生计划。自从2009年开始,澳大利亚数家医院已经开始进行试点,把所有可再生PVC材质医用垃圾,例如静脉输液袋,管子等等进行分开处理。这些PVC材质垃圾,在严格消毒之后,将变成工业软管或者是防滑脚垫等产品。


再把目光投向欧洲。据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英国法律将医疗废物归入工业废物中特别管理一类,垃圾处理法对医疗垃圾处理也有具体规定,还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操作流程。


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菌、病毒和较多的化学毒物,也是滋生各种传染病以及病重害的污染源之一,对其收集密封性和消毒要求要比生活垃圾更高。英国的垃圾处理法对于医疗垃圾处理也有具体规定,比如可识别的人体组织、血液制品,患者或是动物排泄物、以及来自兽医中心、医院和医学实验室的生物体器官组织、手术辅料、棉签等其他类似来自诊疗中心的废物,必须用黄色塑料袋包装。而专门包装容器外部应该印刷或是粘贴,产生此类垃圾单位名称和生产日期,焚烧处置。对于医用针头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破碎玻璃以及其他医用器械必须要装入黄色利器、收集密封盒隔离保存,也要全部进行焚烧处置。对于微生物培养基,来自病理和其他医学研究实验室的有潜在感染性废物,最终处置前必须要行高温高压灭菌,除了特别许可,不允许排入下水道。


最后看邻国日本。在日本,通常把垃圾分为产业垃圾和一般家庭垃圾,医疗垃圾属于产业垃圾,规定从收集到处理全程都要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是对于感染性垃圾的收集和处置,规定更为细致。


日本观察员黄学清介绍,在日本目前有95%以上医疗垃圾是医院委托给外部处理,对于这些垃圾处理企业管理实行注册制度,同时对易于违法投垃圾地点安装摄像头,并鼓励当地居民举报,一旦发现违法丢弃的情况,警方将展开调查,可处以6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法人代表可处罚600万元人民币,并吊销营业执照。不仅医疗机构自身要严格遵守处理规定,也要求病人配合执行,比如有些医院在抽血过后,护士会嘱咐患者,要把贴在针孔上的创可贴扔到医院卫生间专门垃圾桶里,因为有血迹垃圾要另外处理。医院的垃圾箱也不是什么垃圾箱都可以。1997年开始实行垃圾容器登记制度,对容器生产厂家,以及产品质量进行评定,只有通过鉴定合格后才能正式生产和使用。

【21俱乐部微信号(club21cbh)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央广网、现代快报、济南日报(作者:王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