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公安机关端掉了一个电信网络诈骗团队。原来,在校大学生小吴为寻找兼职,无意间加入一个学生兼职QQ群,并在群内看到一则招聘消息,招聘兼职话务员,只需拨打电话,就能获得每天150元的工资。想利用空闲时间赚点生活费的小吴毫不犹豫地按照招聘信息与对方取得联系。成功入职后,小吴按照“公司”的要求,利用社交软件对接境外诈骗犯罪人员,尝试了一天后,如愿以偿地“日结”了工资。其实,小吴的心中也曾存有顾虑,他知道这是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帮助,但轻松的赚钱方式还是让他逐渐迷失自己,“我们没有直接实施诈骗,只是负责拨打电话而已,应该没事。”8月8日,马尾区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一条疑似电诈窝点的重点线索,刑侦大队随即集中反诈力量对该线索展开研判工作。通过大量的外围走访摸排,民警发现,窝点出入的和酒店登记信息以未成年为主,“我们通过伪装成酒店清洁人员,对住在酒店的电诈窝点情况和人员进行了确认”,当民警伪装进入窝点时,发现了大量的手机和“号码簿”。
值得警惕的是
此案的4名犯罪嫌疑人
均为在校就读大学生
22名参与拨打诈骗电话的
均为未成年人
目前
案件还在进一步深挖彻查中
警方提醒:学生假期寻找一份兼职无可厚非,但在接触网络兼职时,要谨防被屏幕背后的犯罪分子所利用。
不要轻易添加自称“老师”的陌生人微信,不要轻易参加打着“兼职赚钱”幌子的培训班,更不要轻易在陌生网页及平台上转账汇款、办理贷款。如不慎踏入“培训贷”陷阱或者遇到疑似“培训贷”诈骗的情形,应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涉嫌诈骗的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勇于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诱导办理“培训贷”、“助学金”等各种名目的贷款
1. 警方提醒:
收费是最常见的招聘陷阱之一,不少不良机构都会以押金、保证金等借口向求职者收取各种费用,得手后便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
2. 识别要点:
(1)对招聘职位许以高薪
(2)承诺工作很轻松
(3)面试很简单,轻易即可录取
(4)对方表现急切,要求你尽快交钱
这类求职陷阱利用求职者渴望高薪职位的心理,许诺能够以特殊渠道得到心仪的工作,借此收取中介费和押金。
一些不良企业,往往以试用期的名义骗取廉价劳动力,或是非法延长试用期,或是在试用期即将期满时以各种借口辞退求职者。协议陷阱也是很多职场新人会踩的坑,黑心企业往往通过口头协议、拒签协议、签订霸王协议等方式,欺诈求职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扣留他人证件原件,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需要提供证件复印件的,要注明具体用途。
大学生应该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念
明辨是非
求职应聘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
充分了解资质
问明工作内容和性质
切记不能见钱眼开
被蝇头小利蛊惑
成为犯罪活动的帮凶
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