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浏览量:
大家回忆一下,是不是我们每次回到爸妈家,总有这样的情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全民老年人都被教育不能多吃盐。本身这话没毛病,问题是中国人有个习惯,就是做什么事儿就很容易过。
人家明明说,不要过量服盐,会加重肾的负担。但并没有说,不让吃盐啊。要知道,盐是好东西,在中医里咸味儿入肾。适当的服用咸盐,是可以提升肾气的。
所以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盐,不要再危盐耸听了哎吆喂。
我们平时食用的盐,并不是坏东西,只是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人体,钠的摄入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加重肾的负担,诱发高血压,或者水肿。
所以第一个问题要明确的就是,我们并不是不能吃盐,而是不能摄入过多的钠离子。
含有钠的日常食物简直太多了。比如奶酪、沙拉酱、三明治、罐头,调料包,甚至面包。不是说只有咸的食物里才还有钠,这些吃起来一点儿也不咸的东西,一样钠含量很高。。。。。这根本是两个概念好吧。
除此之外,所有带有咸味的调味品、腌制品里都含有钠。你以为你不放盐放酱油就行啦,说不定摄入的钠离子更多。
现在知道了吧。我们防火防盗放钠离子,不是要防盐。适当的食用一些盐,其实是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记得我曾经看过一部抗战片,里面有一幕镜头特别感人。就是红军被围困在山上好几个月,因为没有盐,很多战士都昏倒了,浑身无力。是我们的老乡,把衣服在盐水里浸透以后,穿着盐水衣躲过了敌人的盘查,然后冒死跑到山里,给红军送盐。
为什么不吃盐就会浑身无力呢?这个《内经》中是这样说的:“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一般的理解都是咸味可以补肾。
肾气为一身之气的根本,肾气充足,各脏腑器官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果肾气虚弱,人就会出现少气懒言、全身倦怠、头晕、自汗、手脚冰凉,甚至经常低烧等症状。
那既然是补肾的,为何不能多吃?吃的越多不是越补吗?这个就要从“咸入肾”里的入这个字儿来解释了。我看过最好的解释,就是刘希彦先生在《大医至简》里写的——他说:这个“入”并不是补的意思,而是激发。
肾气本身应该是往上走的,但是咸味儿是降的。当肾气遇到阻碍他上升的咸味儿时,它的第一个本能就是奋起对抗,所以适量的咸味儿可以激发肾气。但是如果咸味儿过多,肾气对抗不了了,它就反而会被抑制。。。。。这个,就是不能过量服用咸味儿食物的原因。
由于肾通冬季,所以现在很多养生专家都会根据“咸入肾”来建议大家,冬天的时候应该多吃咸味的东西,以滋补肾气。
但是中医界的大腕儿孙思邈先生,却完全不是这么解读的,他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孙先生的意思就是,冬天不但不能吃咸,反而要吃苦的东西以补养心气。。。。。根本是在和《内经》唱反调嘛。
但其实他根据的是季节、五脏的五行生克原理。来看图:
肾的五行为水,心的五行为火,水克火。冬天的时候,肾水本身比较强盛,如果再激发它,它就更加嘚瑟,会相乘心火(就是克伐的更厉害)。所以此时,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加强肾水,而是赶去救心火(苦入心)。
同样。每个季节的前18天,都属脾土。脾土克肾水。所以在脾土当道的日子里,我们要保护的就是肾水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多吃点儿咸的东西,而不是吃甘甜的东西补脾。
结合这个道理,所有就有了“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这句话。
因此盐本身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适当地食用盐,尤其是在每个季节的前18天里,稍微多吃点儿咸东西,对身体反而有好处。
人体不能负担的其实是过量的钠离子。盐说,这个锅,我不背!
所以就从今天起,让我们给盐代个言,该正常吃就正常吃。世界卫生组织给成年人的建议是,每人每天应服用5克以下的咸盐。按照这个标准,一家三口人,每天的盐至少可以放15克。
但是要知道,我们放在菜里的盐,大多都沉淀在菜汁里,一家人一起吃,其实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真的吃了那么多盐!
因此真正需要注意的是,汤里少放点儿盐;不要用菜汤泡饭吃;少吃腌制类的食物。。。。。
盐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没那么可怕,希望大家从此以后,都不要再危盐耸听啦!
来源:懒兔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