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正文
「滨医附院 • 技术」第一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发布时间:2020-09-30 16:33:30

来源:齐鲁经济网

浏览量:

微信图片_2020093016190611111111111.jpg

齐经网讯(田大恩 吴富强)近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成功完成第一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目前,患者高某粒细胞及血小板成功植活,已转入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治疗。该技术可以说代表了世界水平,攻克这一技术的难关,意味着兄弟姐妹中基因不全相合的也能捐献造血干细胞,父母和子女也能互相捐献,对治疗白血病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在滨医附院血液内科病房,笔者看到了其管床医师刘仁同主治医师正在为高某进行观察有无排异反应的全身检查,高某精神很振奋,之前的膀胱炎等症状经过积极处理已经明显减轻。眼看着病情一天天好起来,高某对刘仁同及其为他治疗的医护团队充满了感激之情。


刘仁同医师介绍说,高某今年56岁,今年4月被诊断为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当时,高某病情危重,初治时伴有高白细胞及预后高危因素(FLT3/ITD高表达),1疗程的标准诱导治疗未达部分缓解,强化诱导治疗接近形态完全缓解(外周血偶见原始细胞),给予强化巩固治疗,流式MRD阴性后决定给予子供父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与其子及其弟行高分辨HLA配型检查,均为半相合,DSA抗体均为阴性。按照选择年轻男性供者的原则,完善查体后选择其子为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

微信图片_2020093016192222222222.jpg

微信图片_2020093016193333333333333.jpg

8月8日,高某进舱并开始进行移植前预处理,选择的是FLU/CY+ATG的方案进行预处理,要通过这种治疗把患者的骨髓清空、免疫抑制住,再采够足量的供者干细胞输进去才可以植活。同时加强GVHD的预防及各种感染的预防。期间患者出现感染、发热、出血性膀胱炎等并发症,刘仁同医师半个多月未回家,一直与护理人员守护在患者身边,密切观察高某的生命体征,及时向科主任于文征主任医师汇报、反馈,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检验科、放疗科、营养科等科室的相关医护人员也经常加班加点,为移植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终于,在医患的共同努力下,高某顺利度过了清髓性预处理后的粒细胞零期,在回输后+12天粒细胞植活并出舱。

微信图片_202009301619434444444444.jpg

近年来,滨医附院血液内科在于文征主任的带领下,包括刘仁同主治医师在内的移植团队,怀揣医者使命,誓要攻克“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瓶颈,经过不懈努力和进修学习,目前已经成功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移植。面对不断取得的新成就,他们表示,今后仍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手术的成功率,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这项技术,让滨州的血液病患者不必"东奔西走",不出"家门"就能治愈疾病。

相关知识链接:



亲缘相关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供受双方HLA配型仅有一半相合,多指父母、子女、表亲、堂亲或配型不全相合的兄弟姐妹之间作为造血干细胞的供受双方。理论上会引起致死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但是现在成熟的预处理方案可以有效地克服双方的免疫屏障。


因我国多为独生子女且兄弟姐妹之间仅有1/4的几率配型全相合,目前,我国每年有数千例急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遗传性疾病的患者接受单倍体移植,疗效优于全相合移植且排异反应略大于或接近全相合移植,成功解决了绝大多数患者没有合适供者的窘境,给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