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正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优化急诊平台建设,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发布时间:2021-11-26 22:02:10

来源:齐鲁经济网

浏览量:

       急救中心是医院急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多、紧急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也是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胸痛中心等开展工作所依托的平台。对于急诊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急救中心布局是否合理,诊疗流程是否通畅,急诊医疗团队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等都是制约急救、创伤、胸痛、卒中中心高效开展工作的关键节点。面对急诊就诊人数多、等待时间长、各环节衔接不畅、医患矛盾突出等现状,如何优化急诊诊疗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保证急救中心高效运转是每个医务管理者应该思考的现实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为此,医院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实践,在院内标识设置、设施设备完善、组织管理、诊疗流程及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

1.在医院各处设立醒目标识,保障各大门进入的患者能够快速引到急诊中心平台,中心设急救“绿色通道”,保障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救治。

2.急诊平台配有救护车10辆,均配备了市120信息系统、“严重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紫云系统)、车载心电监护仪等先进仪器设备。通过市120信息系统、紫云系统、中心专属手机等方式,实现院前院内信息互通衔接。

1111111111111111.png

22222222222222222.png

图一:救护车配备“严重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

3.积极组建院前急救队伍,畅通转诊机制。

4.合理改造急诊平台空间布局,将内科、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集中设置,方便患者就诊。

5.在急诊平台增设创伤手术室,改造创伤缝合室,新增介入导管室(急诊负一层),优化服务流程。

3333333333333333.png

44444444444444444.png

图二:DSA手术室以及综合手术室、杂交手术室

6.在急诊分诊台设置入院手续办理处,方便启动绿色通道,0押金办理入院,实施紧急救治。

三、取得的效果

1.大急诊急救平台已具雏形,流程更加优化。

以急诊预检分诊为起点,1分钟即可办理入院;10米内进入抢救间,15米内进入创伤手术室,30米内可到达EICU,50米范围内可完成急诊超声、检验;100米范围内可完成急诊影像;150米范围可以到达DSA室、综合手术室、杂交手术室、综合ICU,流程进一步优化;以心脏刀刺伤为例,入院前手续办理完毕,到院后绕行急诊至综合手术室,从到院到开皮23分钟,抢救成功。

2.各项技术指标明显向好,服务效率提升。

以创伤中心为例,危重患者抢救成功脱险率为94.76%。紧急创伤手术进入手术室时间小于60min达标率81.98%。腹部创伤患者30min内快速床旁B超或CT检查完成率85.51%。

3.形成一系列制度、流程和共识,组织管理更加规范。

印发了《创伤中心工作手册》、《创伤救治专家库工作制度与规程》,汇编《创伤救治体系服务流程专家共识》等24项疾病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多发伤(复合伤)的抢救程序》等28项创伤救治流程,建立《多学科联合例会制度》,制定了《重症创伤人员及患者随访制度》,编制了《创伤中心康复指导手册》等。

66666666666666666.png

777777777777777777.png

图四:印发《工作手册》及《创伤救治专家库工作制度与规程》

4.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大急诊急救平台建设,促使区域内学科间协作更密切,新建20个黄河三角洲区域专科联盟,举办学术活动近40场次,推广适宜医疗技术,免费接收人员进修,区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区域内急症患者救治效率和救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5.以急诊急救平台为依托的“六大中心建设”取得一定成绩。

医院被授予“2020年度国家四星高级卒中中心”、省级胸痛中心、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省级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省级创伤中心。

6.本案例荣获第六届中国医院评审评价与高质量发展大会“医院管理持续改进优秀项目”。

8888888888888888.png

图五:案例获评“医院管理持续改进优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