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正文
喜报!滨医附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

发布时间:2021-12-20 17:07:17

来源:齐鲁经济网

浏览量:

      12月16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等14家医院评审结果的通知》(鲁卫医字〔2021〕17号)。综合现场评审结果、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结果、社会评价结果和医院不定期重点检查情况,经省医院评审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顺利通过医院等级复审,被继续确认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资质,有效期延续至2025年7月。

11111111111111.jpg

222222222222.jpg

按照国家及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安排部署,滨医附院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工作方针,积极落实“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评审主题,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拓展医疗服务领域,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本次评审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评审专家对医院的悉心指导,得益于几代滨医附院人干事创业、接续奋斗的强大合力,必将载入医院发展的壮丽史册,也将开启医院事业的光辉未来!


下一步,医院将以等级评审工作作为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良好契机,牢固树立“等级复审是手段,以评促建是目的”的理念,按照复审指标体系要求,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推动健康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优势突出、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奋力开创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促进黄河三角洲乃至山东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333333333333333.jpg

bbbbbbbbbbb.jpg

作为山东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近年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用实际行动彰显滨医附院人的使命担当。


1

抓内涵发展

在打造学科技术精品上做文章


滨医附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本区域疾病谱特点,积极培育、争创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打造区域重点专科集群。医院有“泰山学者”设岗学科4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2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3个、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临床重点专科22个、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3个、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


滨医附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单位、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创建单位、全国首批消化道肿瘤MDT试点医院。现有25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省级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444444444444444444.jpg

2019年12月14日,滨医附院脊柱外科成功完成首例机器人手术


近年来,医院充分发挥多学科联合中心作用,扩大开展腔镜、介入等微创技术,提高疑难危重症病人的诊疗水平,使区域内患者实现就近就医,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救治,减轻患者负担。

555555555555555555.jpg

神经外科成功利用混合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及复合手术室激光导航技术辅助实施脑出血微创穿刺手术


医院充分发挥多学科联合中心作用,扩大开展腔镜、介入等微创技术,提高疑难危重症病人的诊疗水平,使区域内患者实现就近就医,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救治,减轻患者负担。积极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医学机器人、手术无痕、超显微外科、组织与器官移植、脏器功能支持、3D打印与精准治疗、干细胞与基因治疗、快速康复、肿瘤早诊早治新模式10类先进医疗技术,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医院作为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牵头单位,获批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健全“引育用留”人才制度体系,深化实施医师“博士化工程”和杰出人才培育工程,聚力挖掘人才潜力,培养引进博士、硕士487人,获批省市人才项目50人,实现了“泰山学者”新突破。目前有高级职称534人,博士、硕士1360人。


2

抓服务质量

在拓展医疗市场上做文章


近年来,滨医附院积极顺应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理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我们构建了从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慢病管理到临终关怀的全生命周期的保健康复中心和慢病管理中心,为区域百姓提供全方位服务。

666666666666666666.jpg

优质贴心服务


以六大中心建设为契机,建立“医院应急指挥中心—急诊科应急指挥室—救护车、抢救间”三级指挥体系,创新急救、抢救、指挥于一体的“互联网+”急救模式,推进急诊平台空间布局改造,优化急诊入院流程,多措并举构建大急诊急救平台。充分发挥区域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优势,加强与周边医院及市120急救中心合作,建立覆盖周边区域的集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为一体的综合救治网络。


3

抓硬件建设

在改善医疗支撑条件上做文章


近年来,医院聚焦公益担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顺利通过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阶段评估。单体面积14.6万平方米的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建成启用。


777777777777777.jpg

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


发挥区域龙头医院作用,牵头成立了15个黄河三角洲区域专科联盟,覆盖区域290余家医疗单位,提高了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在卫生应急、抢险救灾、援疆援青、义诊援外、慈善救助等方面积极作为,社会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高。


4

抓科学管理

在确保质量效益上做文章


聚焦提质增效,在深化院科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院区整体建设规划、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勇于打破藩篱,在医联体建设、智慧医院建设等工作上先行先试。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作为重要抓手,构建以知识和价值贡献度为导向的绩效分配体系,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88888888888888888888.jpg

2019年7月17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与滨城区市立医院、滨城区人民医院成立医疗联合体医院


2019年获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省级试点医院,医院住院服务绩效在全省三级综合医院排名提升5个位次,经验做法在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作典型交流。


5

加强疫情防控   完善应急管理 

医院积极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任务,新建900余平方米的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累计完成新冠核酸检测100余万人次,成功治愈滨城区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选派25名队员奔赴湖北抗疫前线,2人次担任省派医疗队队长和省专家组组长。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实施“四项机制”及“四级巡查制度”,开展多模式疫情防控培训、演练及督导,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积极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完成台风“利奇马”“烟花”防御、沾化加油站爆炸、博兴焦炭厂火灾等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联合市消防支队、派出所等单位进行大型消防和反恐反暴处置演练,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修订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医院获得“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重症医学科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43人次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6

开展“舒心就医”工程

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医院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成立工作专班,制定的“43条”工作措施贯穿医患沟通、一站式服务、医院环境等十个方面,完善医务社工制度,倡导志愿服务,注册志愿者2500余人,累积服务时间27万余小时;为患者提供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指导率达100%。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模式,优化就医流程,实现身份证、电子健康卡就诊;以“互联网+”为手段,助力智慧医院建设,实现门诊、住院检查全预约,统一号源池,预约到分钟。医院连续五年荣获国家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荣誉称号,并作为先进典型被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多个科室和个人荣获“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改善医疗服务突出贡献工作者”称号。


7

深化护理内涵   提高服务品质

全面实施“亲情护理完美服务之暖心工程”“叙事护理”工作,开展“亲情护理暖患心”“人文管理暖护心”系列活动,推出特色优质护理服务项目258项。组织多学科护理会诊、典型案例分析及工作坊等学术活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向更专业化发展。医院荣获首届“全国康复护理技能大赛”团体银奖,山东省“卫生计生系统护理技能竞赛”“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案例大赛”“首届护士心电图大赛”“天使杯青年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竞赛”一等奖,市“改善就医体验优化医疗服务”项目擂台赛冠军。

aaaaaaaaaaaaaaaa.jpg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滨医附院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十四五”发展中抢先一步、奋勇争先,确立了医院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为高质量发展揭开新篇。


致力于医院建设成为医疗服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势突出,人民群众和医护员工舒心满意的疑难危重病诊疗中心、医学科研创新中心、医学人才培养中心,成为综合实力强、辐射范围广、社会声誉好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


确定“12345”总体思路


坚定一个目标:建设优势突出、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


强化两个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三项能力:医疗服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能力。


夯实四个保障:党的领导保障,机制创新保障,信息技术保障,后勤服务保障。


深化五个理念:以人为本理念,改革创新理念,开放合作理念,文化引领理念,竞争激励理念。


实施“八大工程”


医疗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先进医疗技术发展,大力推进六大中心建设,提高疑难危重病诊治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学科建设工程。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整体推进”的原则,明确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方向,制定实施医院学科建设“攀登计划”,提升医院核心竞争能力。


人才强院工程。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持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切实落实科研重点地位,树立科研兴院的共识,完善医学科研创新体系,细化院科两级科研发展目标,强化临床科研引领作用,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医学人才培养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医教协同,构筑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以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按照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目标要求,推动医院管理模式转型,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努力实现医院治理体系与管理能力的现代化。


智慧医院建设工程。深入贯彻“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意见,不断加大智慧医院建设投入,切实增强信息化支撑能力,积极拓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医疗服务空间,构建覆盖诊疗全过程、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医院的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


人文医院建设工程。坚持文化引领,进一步弘扬滨医附院精神,强化职工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凝心聚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滨医附院将继续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只争朝夕的拼搏心态,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努力建设优势突出、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为区域百姓健康,为健康中国建设奉献更大更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