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齐鲁经济网
浏览量:
健康饮食篇
1.饭后喝酸奶消食 真相:不能消食,还会增加热量 很多人以为饭后喝酸奶或乳酸菌饮料能消食健胃,但事实上,吃饱之后再喝,助消化作用不大。而且,酸奶因含有蛋白质等成分,同样需要在胃中进行初步消化,会增加胃肠负担,还会增加额外热量。 2.喝杂粮粉更健康 真相:吃五谷杂粮,越少加工越好 将五谷杂粮磨成粉末或者打成米糊食用,杂粮从大颗粒变成小颗粒,更易消化吸收,但慢性病患者要格外注意。比如糖尿病人,过量食用杂粮粉容易造成血糖迅速升高。 此外,因为五谷杂粮都含有微量的脂肪,打成粉之后,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面积大大增加,非常容易氧化,不仅营养价值有所降低,还会产生一些对健康不利的物质。 建议尽量多吃五谷杂粮,越少加工越好。 3.清淡饮食就是要吃素、少吃肉 真相:要口味清淡 对于“三高”患者来说,医生都会建议清淡饮食,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吃素,鱼、肉、蛋、奶一口都不吃。 清淡饮食标准是少油、少盐、少糖。“荤”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也是B族维生素和重要微量元素的来源。比如,鱼、虾和禽类去皮后的肉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很适合“三高”人群食用。 4.喝粥能养胃 真相:胃功能“用进废退” 喝点小米粥,多吃素,少吃肉……这都是口口相传的“养胃秘籍”。可是这样真的对胃好吗? 很多广为流传的“养胃秘籍”其实有不适宜的地方,比如对胃溃疡患者来说,喝牛奶后由于钙离子浓度高,反而会增加胃酸分泌,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苏打饼干中的油脂含量相当惊人,钠含量也不低,过多摄入会增加胃的负担;白粥、小米粥是常见的养胃“良方”,但是胃功能有“用进废退”的特点,长期吃易消化的食物,胃的消化能力就会退化变差。
可以把酸奶当作一餐的部分,或者两餐之间的加餐,而不是明明吃饱了还要再来一杯。
5. 汤煮得越久越营养、越美味
真相:汤煲得太久,更易诱发痛风
人们常说喝汤养生,而且汤要慢慢熬,熬得越浓,营养越高。
其实,汤的营养和煲汤时间没关系,汤只要煲一会就已经有鲜味了。而且有研究发现,汤熬的时间越长,味道越鲜美,其中的核苷酸含量也越来越高。引起痛风的嘌呤就是核苷酸代谢的最终产物,也就是说,汤熬的时间越长,诱发痛风的危险也越高。
很多人认为煲汤最最有营养的东西都在汤里,这也是错误的。正确的喝汤方法是,汤加上材料一起吃。
6. 有些食物不能一起吃
真相:食物相克理论不存在
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否则容易结石;维生素C和海鲜不能同吃,否则会中毒……“食物相克理论”应该是流传最广的养生谣言之一。
现在告诉你,没有理论解释,没有实验证据,没有临床实验积累,这个东西是不可靠的。
食物相克并没有科学依据。一些人在吃了所谓的“相克食物”后确实出现身体不适,这通常是由于季节性原因、食物本身有毒、食物变质等因素引起的,与“食物相克”无关。
生活方式篇
医疗健康篇
1. 吃维生素C能防感冒 真相:并不能防治感冒 “维生素C能防治感冒”的说法流传甚广,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吃维生素C防不了感冒。有研究发现,平时服用维生素C,并不能防治感冒,感冒了再服用维生素C,也基本不能缩短病程或者缓解症状。但平时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确实可增强抗病能力。 2. 按摩颈椎能治颈椎病 真相:不可随意按摩 颈椎病是常见病,虽然大力按摩,患者在短时间内会感觉比较舒服,但症状很快又会出现,还会加速颈椎病的发展。 按摩不当会破坏颈椎稳定性,加速椎间盘的退变突出,使颈脊髓受到更严重的压迫。患者颈部不适如果一直不缓解,就应尽快去正规医院,不可随意按摩。 3. 换季输液能通血管 真相:这种方法害人不浅 这种方法害人不浅,不仅没有用,搞不好还“要人命”。 导致卒中的高危因素有很多,自己盲目输液,就好比打仗拿错了武器,反倒容易送命。 再说“输液通栓”。说是那些活血化瘀的注射剂能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脑血栓……看似鲜活有道理,实则没有科学依据。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对脑卒中后每年定期输液和不输液进行科学的临床对比研究。输液反而可能让引起心衰、药物过敏反应等情况,诱发或加重疾病。 4.孩子发烧捂汗退热好得快 真相:更易导致严重疾病 感冒后用被子捂着发汗,对一般人尤其对宝宝是不适合的。 因为宝宝四肢供血不足,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神经很容易发生紊乱,如果被包裹过严,反而无法散热,同时导致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的还会引起脑缺氧。临床上有一种专属于儿童的疾病——“蒙被综合征”,就是把宝宝错误包裹引起的严重疾病。患儿处于发热期,尤其要注意应当散热,不能捂。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