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社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做出部署安排。要点梳理如下↓↓↓
发布时间:
来源:齐鲁经济网
浏览量:
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社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做出部署安排。要点梳理如下↓↓↓
工作目标
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
建好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点、300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建成一批专业特色学院,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到2035年,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高校学科专业建设
优化学科专业国家宏观调控机制
■ 完善学科专业管理制度
实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和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
定期编制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
修订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探索建立专业预调整制度,明确高校申请备案(审批)专业,须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原则上提前1年进行预备案(申报)。
加强学科专业存量调整,完善退出机制。
对高校连续五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
■ 强化示范引领
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树立学科专业建设标杆。
推进分类评价,基础学科专业更强调科教融合,应用型学科专业更强调产教融合,引导不同类型学科专业办出特色和水平。
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本科专业认证工作。
■ 深入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
统筹“双一流”建设高校、领军企业、重点院所等资源,创新招生、培养、管理、评价模式,超常规布局一批急需学科专业,建成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形成更加完备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显著提升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 加强专业学院建设
在学科专业基础好、整体实力强的高校建设30个左右未来技术学院;
在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300个左右现代产业学院;
依托有关高校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支持高校以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建设示范性集成电路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示范性密码学院、示范性能源学院、储能技术学院、智慧农业学院、涉外法治学院、国际组织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
推动专业性(行业特色型)高校进一步提高特色化办学水平。
■ 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及有关行业部门要大力支持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建立健全人才预测、预警机制,建立人才需求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发布重点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对人才需求趋少的行业产业进行学科专业设置预警。
■ “一校一案”狠抓落实
各地各高校要根据改革方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按照“一校一案”原则,研究制定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