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 正文
盖茨重返北大:健康、农业、能源和技术是全球机遇

发布时间:2020-07-17 17:04:59

来源:

浏览量:

数百名北大师生聆听演讲并参与了与盖茨的对话

数百名北大师生聆听演讲并参与了与盖茨的对话


3月24日晚间消息,北京大学名誉校董、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一行到访北京大学,并以“中国的未来:创新、慈善与全球领导力”为题发表演讲,数百名北大师生聆听演讲并参与了与盖茨的对话。


首先,盖茨回顾了他与北大的情缘,他表达了他对中国的热爱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关注。他认为,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年青一代更肩负着全球进步和发展的使命。盖茨分别从健康、农业、能源和技术四个方面阐释了当代青年应如何用青春的热情和所受教育,为人类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健康:

4300万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 尽量把数字降为0


比尔-盖茨表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头取得了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成就,帮助数亿人民摆脱了贫困和疾病,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习主席曾承诺将在2020年前消除极端贫困,中国现在在做很多扶贫的工作,但目前从数字上看还是挑战颇多,有4300万人还是生活在极端贫困中。


目前,盖茨基金会正在跟中国开展一些新的合作,尽可能把这个数字降到0,中国不仅仅在国内问题方面努力取得了新的突破,也正在用减贫的经验帮助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挑战。


>>关于农业:

大赞作物超级光合作用 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演讲中,盖茨盛赞了中国科学家提出的作物超级光合作用。他表示,中国过去几十年在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最重要的是农业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袁隆平教授的努力,他的杂交水稻帮助撒哈拉地区的民众。该技术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还能减少灌溉和化肥需求。

盖茨表示,基金会正在和中国商务部合作共同推进非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能源:

和马云共同建立基金 致力于转化最优科研成果


比尔-盖茨称,中国目前在可再生领域是全球领导者之一,但中国现在需要找到能源技术的平衡点。比如说智能电网,这需要复杂管理才能保证成功,其中有一项环节是核能技术,核能技术将会更加的安全、同时也可以帮助克服核技术面临的很多困难。他投资的一家能源机构正在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及中国企业合作,把这样一个理想变为现实。


此外,他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以及其他投资者共同建立了一支能源基金,能够把实验室里最好的想法转化成能源产品。


>>关于技术

计算机行业竞争加剧 鼓励学子“加把劲儿”保持领先


比尔-盖茨回忆道,20年前,微软在北京成立了亚洲微软研究院,现在亚洲研究院还是微软除美国本土以外最大大研发机构,产生了“微软小冰”这样的突破。


盖茨还不忘“提醒”下北大的同学们,“过去3年从北大招募的实习生比清华多,大家听到这个已经很开心。当然,这个差距并不是很大,所以在做计算机的同学们需要加把劲才能保持领先。”


同时,盖茨也谈到了技术也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他表示,通过互联网技术,人们可以通过便捷的渠道去帮助他人,而中国的成功企业家们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回馈社会。


盖茨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来,做自己想做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出改变。


演讲会上,盖茨还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南南发展与合作学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就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议题展开了对话。林毅夫还宣读了北大校友、201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屠呦呦教授致盖茨的一封信。信中,屠呦呦在信中肯定了盖茨基金会在预防和控制疟疾、结核等传染病的持续努力,认为中国对疟疾控制的成功经验可应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拯救更多生命。

最后,盖茨回答了现场学生的提问,并与到场的北大师生合影留念。


以下为演讲实录:


盖茨:晚上好!


很高兴来到北大,北大有非常自豪的了不起的历史,而且马上就要迎来120周年的校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过去对国家做出的一些贡献,我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曾经多次来中国,最早来中国围绕是为微软工作,10年前我也有幸成为北大的荣誉校董,我记得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在北大现场观看了中国队和韩国队的一个乒乓球的半决赛,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可能还记得中国队包揽了乒乓球男牌女品各项金牌,对于我这样一个超级乒乓球来讲,现场看这个比赛感觉真是太棒了。


中国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的国家,不断为世界做贡献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成熟,在做出一些大胆的,比如说关于环境和能源的一些抉择确实很艰难。在气侯变化发展的重大议题上中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是,全球化给我们有多少好处,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一些质疑,美国总统大学和英国脱欧的结果也在移民全球发展安全的议题上的一种向内看的形态。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中国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实际上加大了跟其他国家的一种合作,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头取得了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成就,帮助数亿人民摆脱了贫困和疾病,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


虽然我们不能期待中国来填补发达国家留下的缺口,中国承诺对非的援助扩大3倍,这很明智。中国很早就认识到帮助其他国家减贫,相当于为其他人民创造一个更稳定和安全的世界,通过中非发展基金等融资机制创新,中国在鼓励对非投资,这不仅发展了非洲经济,同时也为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开拓了新的市场。


我们看到习主席承诺,将在2020年前消除极端贫困我们深受鼓舞,中国现在在做很多扶贫的工作,数字看上去还是觉得挑战比较多,有4300万人还是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我们现在正在跟中国开展一些新的合作,尽可能把这个数字降到0,在营养,农村基本医疗积极通过普惠金融等方式来做扶贫创新,中国不仅仅在国内问题方面努力取得新的突破,在用减贫的经验帮助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挑战。


几年前我来到北京,汪洋副总理跟我到,“非洲的今天是我们的昨天”,现在中国在用这样的一些经验帮助非洲面对崭新的明天,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时代,对中国年轻人尤其如此,你们刚刚步入社会,正好是中国崛起的时候,成为全球发展和创新的中心。全世界的目光都注意着中国,你们这一代将成为天之骄子,世界将会关注你们。


接下来我想给大家两讲四方面的一些内容,我觉得在这些领域里面利用大家的知识发挥你们的热情和抱负去推动中国世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四个领域分别是:健康、农业、能源和技术。


首先讲一下健康,当我太太和我决定在17年前成立基金会的时候,我们会问自己,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财力产生最大的影响,我们很快意识到健康领域的改善是重中之重,如果人没有健康的体魄,他就没办法高效的学习或工作,他们没办法来追求经济机会去做任何的事情来摆脱贫困。我和我夫人亲眼目睹了中国为自己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也鼓舞我们怎么更好支持中国的发展,过去十年里面我们在国内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减少结核病和吸烟有关的一些疾病,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以及改善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关怀等等。


我们在继续支持这些领域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在调整我们在的工作方式,适应中国不断的需求和一些趋势,我们看到中国有巨大的引领健康创新的潜力,没有人能比屠呦呦教授更好的证明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能力,她是北大校友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性,她发现青蒿素可以有效的治疗疟疾,青蒿素热带病要职方面也是重要的突破之一,在南亚等地区拯救了十百万的生命,她的贡献得到世界的认可。


中国还有大批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和药物疫苗研发能力,所以我们在国内做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选址的时候,中国是我们的首选,这个中心有我们基金会和北京市政府、清华大学一起工建,通过加快药物研发来应对全球卫生和人类健康的挑战。今天早上我和中国几位从事前沿研究的科学家进行了近距离的教授,比如说有一位何鲁义(音译)教授,他的工作以及药监局改革创新营造更有利的创新,我们和何教授这样的专家合作帮助提升中国的医生产品打入更多的工作。


我希望中国如果要选一个未来重点关注的领域那是能够选择消灭疟疾,在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之后,我们希望在中国领导下让疟疾成为第三个可以根除的疾病。


大概一个世纪之前,疟疾基本上是所有国家致死率最多的一个疾病。中国现在在消除国内的疟疾推进这个工作,在未来几年可能实现,但是,目前世界上还有32亿人面临患疟疾的风险,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根除疟疾,我们需要在屠教授发现青蒿素的基础上发现更有利的工具,比如说开发单剂药物,阻止疟疾通过蚊虫在人群中传播,中国很有潜力开发高效同时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负担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在比如说雷公河流域等疟疾肆虐的地方来开展,还有包括哈萨拉以南的非洲,中国确保在这些地方的家庭能够获得蚊帐防止感染,同时帮助这些国家更好的预防疟疾,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疟疾,这是健康。


第二个领域我觉得中国也能够来加快全球的发展和进步就是农业。从1975年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率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是非洲农业年增长率的4倍。它不仅解决了基数巨大人的温饱问题,还促进了国民的营养、健康水平的改善,收入的增加和贫困人口的下降,并且能向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整体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当然引发中国绿色革命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在农业创新方面的投入,以及像袁隆平教授等杰出专家的努力,袁隆平教授是湖南农大的农作物专家,他研究的杂交水稻将水稻的亩产量平均提高了20%,中国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持续的进步能够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小农户带来巨大的好处。他们其中还是有很多人需要来面临气侯变化的一些影响,需要找到足够的粮食,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支持中国的农科院和其他的科研机构开发新的水稻新品种。把这些品种与坦桑尼亚等国进行杂交得到高产的能够增加农民的收成和收入,但是我们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是中国科学家提出的作物超级光合作用,它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粮食的产量,还能减少灌溉和化肥的需求,我们还在支持中国科学家开展畜情健康水平的研究工作,我们正在和中国商务部合作共同推进非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讲中国具有的第三大机遇能源创新,中国目前在可再生领域成为了全球的领导者之一,最近还宣布在2020年前对可再生能源领域增加360亿美元的投资,无论从中国国内还是全球商业长远机遇角度来讲都有非常丰厚的回报。中国现在需要找到能源技术的平衡点,比如说智能电网需要非常复杂的管理,才能保证它的成功,其中有一项环节是下一代的核能技术,下一代的核能技术将会更加的安全、更加的平价,同时帮助我们克服核技术面临的很多困难,我投资的一家泰拉能源正在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还有其他的中国企业合作,把这样一个理想变为现实。


我曾经和习主席多次见面,他在一些场合做出的承诺,包括在气侯大会上做出的一些承诺让我深受鼓舞,中国和其他21个国家承诺,未来几年将在清洁创新领域加大投入量,我和马云先生和其他投资者共同建立了一支突破能源基金,能够把实验室里最好想法转化成能源产品。


第四个领域中国具有巨大潜力就是软件开发,我还在微软的时候,我们对中国的各个科研人员以及计算机的科学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20年前在北京成立了亚洲微软研究院,现在亚洲研究院还是微软除美国本土以外最大大研发机构,汇集了200多全球领先的科研研发人员和300多名实习生,在研究院最大的优点是科研人员可以自由的探索他们最感兴趣的领域,才能实现像微软小冰这样的突破。


大家可能跟这个小冰在微博上聊过天,在电视上看过他转播播报过天气预报或者说在《黔江晚报》上读过他的专栏,小冰他已经有4500万名粉丝,而且他非常善于同时处理多项工作。他可以能够来感知用户的情绪,甚至在别人失恋的时候可以给予一些安慰,除了微软为新技术做投资之外,我们亚洲研究院还在帮助已经有好产品的这些软件创业人员去扩大他们的业务规模。


过去两年里头,从微软加速器项目毕业的有125家公司,大部分都获得了最佳的投资,而且有一些已经成功的上市。亚洲研究院还在支持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育,比如说已经招募了5000多名的实习生,过去3年从北大招募的实习生比清华多,大家听到这个已经很开心。当然,这个差距并不是很大,所以在做计算机各位同学你们需要加把劲才能保持领先。


技术也在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这个行业有巨大的潜力还在不断的发展,2015年公众通过各个平捐助的善款达到了9.66亿人民币,几年前由腾讯公益基金发启的99公益日取得了巨大成功,证明了人们如果有便捷的途径参与公益他们都会付出行动。


去年3天时间里面600万公众募集高达3.05亿人民币的善款,为3600个项目提供了支持,这只是公益慈善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一个例子。像马云、马化腾、陈一丹、牛根生等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已经让中国个人财富的一个总值跃居直接第二,他们现在正在积极采取各种行动参与公益回馈社会,中国去年的慈善法为人们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开辟了更多渠道。人们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比如说去年秋天在北大校园举办的全球社会化媒体与公益峰会就是一个例子。


在座的各位可能今后会加入公益慈善组织去帮助弱势群体,既使你们不是全职两做这个工作,或者不是有很多钱可以做,但是你们还是有其他的方式来加入,比如说花点时间了解一个新的议题,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慈善既使不是全职做,也可以兼职做。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坚持自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是多么让人心潮澎湃,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现在中国能够有机会推动世界,在最紧迫的挑战上实现突破,中国领导人也在抓住这样一个机遇,但是传承这个事业需要是中国的年轻人,过去几十年里头,前成千上万中国人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我相信在座各位未来有很多这样的成功,这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对于我来讲在微软工作的每一刻都非常珍贵,如果我再选择一次我也会再来一次。当然,后来我从事慈善的过程中,我又遇到了其他的方式,可以来奉献我的热情,去回馈社会,他们跟我一样都是乐天行动派,他们坚信能够去做出改变的这种可能性,同时愿意去付出行动,比如说他们有大无畏的医生,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拯救埃波拉患者的生命,他们有创造力的企业家通过无人机向边缘的村庄运送救命的药品,他们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帮助穷人或者说是有问题的儿童。


你可能希望在每一个贫困环境下中长大的孩子都能获得足够的影响,都能取得最好的教育,能够保证不受疟疾影响或者相关的免疫,或者说是想设计一款电池,能够在夜晚照亮他们的书桌,或者是一项移动技术帮助他们开办自己的公司,这如果是你想做的就去放手做吧,因为现在时机是最好的,我也期待着看看大家的一个成绩单,谢谢!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