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浏览量:
最近,小编被一条新闻深深地伤害了。
谷歌某个部门的员工突然大批离职,其主要原因竟是——嫌弃工资太高了!
请给小编一个机会感受下这种体验好吗!
好吧因为无法感受这种体验,为了赚奶粉钱,小编只好擦干眼泪,乖乖讲故事了。
话说在2005年,谷歌成立了一个汽车事业部,专注于研究无人驾驶。
——我知道你们要说这跟搜索没啥关系呀?没错,谷歌就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研究部门,跟搜索都没关系的,而这跟谷歌的价值观也有密切关系——这点我们在后面还会讲到。
回来讲汽车事业部。成立这个部门的原因,固然是因为交通事故的高发。事实上,9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是人为因素引起。于是谷歌一拍脑袋就想了:在人工智能面前,连个围棋都下不过的人类有什么脸摸方向盘(好吧当年还没出现能在围棋上胜过人类的人工智能)?还不如用无人驾驶技术让汽车变得更安全、更舒适,顺便也摆脱所有的驾驶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谷歌笼络了全世界无人驾驶领域的顶尖人物。从人工智能到视觉技术,从传感器到大数据,谷歌为这些天才们开出了全公司最高的报酬。
这是全谷歌最拽的一个部门,为了不影响这些天才的思路,普通谷歌员工连汽车事业部的门都不让进。这里的薪酬体系也完全独立,设计薪酬体系的人是谷歌汽车项目的创始人塞巴斯蒂安·特伦(Sebastian Thrun),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终身教授。
很难要求一个科学家同时也是卓越的财务管理者。本着善待员工的淳朴目标,特伦设计的薪酬体系包括工资倍增、股权激励、项目奖金等一大堆复杂的计算公式,目标就是尽可能给员工多发钱。简单来说就是,工资凭研究成果而定,车跑得越远,工资越高。
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一丧心病狂的薪酬制度导致汽车部门员工的收入爆炸式增长。然而,高昂的薪水并没有压垮谷歌财务部门,却压垮了这些员工的耐心。到了2015年,谷歌终于尝到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滋味。
2015年是谷歌汽车的里程碑,无人汽车的行使里程突破了100万英里。换一种说法,汽车业务部的员工完成了完美的业绩考核。通过特伦的薪(song)酬(qian)公式计算后,一些员工发现自己的薪水即将攀升到一个可怕的水平——2015年下半年,有些员工的收入是过去四年股权和奖金累计的十多倍,高达数百万美元!
立马有员工表示:特么我还辛辛苦苦地上什么班啊,回家葛优躺去啦!
于是,谷歌的一些老员工纷纷辞职,他们再也不需要挣钱了,他们挣够了。那个时候,估计谷歌的HR都是这么个表情:
他们终于发现,已经不能通过提高薪酬留住员工,甚至为了留住员工,他们不得不考虑降薪……
这些谷歌天才的辞职可能会让不少读者不理解:钱是永远不嫌多的。即使半年就百万美元,也没必要在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候辞职啊……于是,这又回到马云那个著名的道理了: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要么钱没给到位;要么心受委屈了。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
谷歌的钱当然是给到位了,但有没有让员工受委屈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谷歌汽车事业部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部门,这个部门云集的都是最聪明的天才。然而天才嘛,总有那么点小固执小坚持,可能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本质上来讲,谷歌的无人驾驶团队是一个科研部门,而不是企业。这里没有压抑的办公室政治,也没有发表论文评职称的奇葩晋升体系。在成立的头六年里,除了改装几辆丰田以外,整个团队没有和车企达成过任何合作,只管苦逼地埋头研究。
正面说法是,这是一只理想化的、纯粹的研究队伍;负面说法是,整个谷歌汽车事业部是名副其实地在闭门造车。科学家们可以造出完美的自动驾驶机器,但不一定能生产出受人们喜爱的汽车。我们看看这帮科学家用自己的童心为世界带来了个什么样的玩意儿:
这只可爱的小短腿,就是大名鼎鼎的谷歌自动驾驶汽车。为了更可爱些,这个电动小短腿甚至还戴了顶黑色小礼帽,那是它的感应雷达。虽然没有闪亮发光的三叉星或者双R车标,但千万不要以貌取车——这东西光是头顶上的激光雷达就价值人民币五十多万,在美国姐姐是一辆保时捷911的价钱。
但小编也想知道,有多少男孩纸会想开着这辆一点都不拉风的小可爱出去泡妞的……而不是拉风的保时捷。
无人驾驶汽车是大势所趋,但不是人人都能看出这辆可爱小馒头的性感之处。在当前阶段,一辆保时捷911更能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如果这帮书呆子再想不出怎么骗骗国家的新能源补贴,谷歌豆荚车只能成为科学家们的大玩具了。
这时谷歌发话了,虽然爷是有钱,也经不住你们这帮科学家瞎折腾啊。公司需要的能尽快实用化的无人驾驶技术,而不是花六年捣鼓个一个小馒头,我们的食堂已经够好吃了。
于是在一个私下场合,谷歌CEO拉里·佩奇和汽车事业部的主管克里斯·乌尔姆森(Chris Urmson)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后者就爽快地拍拍屁股走人了。
老话说得好,企业不想赚钱就是耍流氓。但愤怒的天才们表示,我加入谷歌是为了实现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梦想(干掉老司机只是第一步),你却只知道给我发全世界最多的钱,顺便还有全世界最好的工作环境?谷歌究竟有没有真正考虑过员工的感受?是不是把我当成没有梦想的咸鱼了?
好了,当员工不需要再考虑生计问题,在这家哪怕号称“全球最好的公司”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要怎么做?当然是离职去开一家能实现梦想的公司呀。
目前,汽车项目前领导人克里斯·乌尔姆森于2015年8月离职后,创办了自己的创业公司。另一些老员工离职后创办了自动驾驶卡车公司Otto,该公司已经被Uber收购了。前高管布莱恩·萨勒斯基创办的ArgoAI,也获得了福特10亿美元的投资。
2016年,谷歌汽车部门离职员工的数量进一步增长。尽管谷歌汽车已经行驶了创纪录的180万英里,但距离投入实际应用还需要漫长的等待。而汽车事业部的新任掌门人,克拉夫西克的独断专行进一步加重了员工流失。在如何应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问题上,谷歌和这些天才们可能仍然需要学习。
所幸的是,谷歌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16年12月底,谷歌把汽车业务部门剥离为一家名为Waymo的独立公司,Waymo最大的改变,就是采取了新的薪酬结构。真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幸存的员工终于不用再忍受超高工资的折磨了(小编倒是很想忍受这种折磨的←_←)。虽然根据谷歌的一贯尿性,调整后的薪水也低不到哪里去啦。
同为搜索公司,小编知道很多人肯定会拿谷歌跟国内某公司对比:
看看,即使同为逐利的企业,谷歌可是拿出全球最高的薪水,找最天才的科学家们做真正有益于人类的研究。而另一家公司都干了什么?主要赚钱方式是推广假药和无良医院;主要产品是各种强行安装的流氓软件;主要研发方向是如何更有效的误导浏览者——只要付得起竞价排名。
不过讲道理,谷歌在树立今天的价值观之前,也不是没走过弯路。
在很多人印象中,印象中,谷歌就是个搜索网站。而它的大部分收入,确实也来自搜索:去年谷歌全年收入6214亿,净利超过1000亿,其中在搜索页面的广告收入就占了88%,共计5459亿RMB。
2009年,赚钱赚到手软的谷歌也曾经脑袋抽风,干过卖假药的勾当。谷歌广告部门为了利润,曾主动帮助卖假药者规避公司的合规审查。
然而,美国司法部立刻就给谷歌上了一堂有史以来最贵的普法课——五亿美元罚单。这罚单不仅扇肿了CEO拉里·佩奇的脸,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家公司是否作恶,取决于监管体制会让作恶者付出怎样的代价。不是说你拉里.佩奇的一封狗屁内部反思信,就能让整个公司变道德了。
在法律层面上,北风永远比太阳有用。
当然还要讲个道理:小编并不是在为另一家公司洗白,只是客观指出谷歌也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不管怎么说,作恶就是作恶,做错就要承认,挨打就要站稳。
总之在付出这个惨痛代价后,谷歌终于学会了遵纪守法,打出了那句刷爆朋友圈的“Do not be evil”,把精力都放到那些不捞钱的科学研究当中(看看谷歌的收入构成,不禁为广告部门点根蜡烛……是担起了多少研发部门的烧钱任务啊)。
除了做科学研发,谷歌还干了不少回馈社会的好事。例如我们都知道上网需要基站进行传输数据,但是全球有很多地方因为各种限制,无法搭建基站,换句话说,也就是不能上网。为此谷歌就造了无数个热气球放到天上去,充当基站。
这种热气球基站的好处是信号好,覆盖面广,等5G实行以后,说不定就能搞成全球无线WiFi,而且不管地震、海啸,还是龙卷风都不受影响。就算遇到地震,只要手机有电,不仅第一时间能打电话求救,还能发发朋友圈。
当然谷歌也不是闲着没事烧钱做慈善的,他们想得比较远,假如有15亿的网民成为这个项目的用户,每月花5费美元,那一个月的收入不就是75亿啦,更别说其他附加服务了。
然而同样是赚钱,谷歌这种赚钱方式就是让人点赞。
谷歌CEO拉里·佩奇说过:
“大部分公司都不能永久地成功下去。他们犯了什么根本性错误么?他们通常没有把握好未来。”
21财经搜索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