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浏览量: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如今,电商已经渗透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生鲜领域更是电商一直觊觎进入的一片“蓝海”。由于生鲜商品的非标准化特点,让电商们感到既棘手、又充满诱惑。出人意料的是,很多生鲜电商大胆“下海”,却遭遇“溺水”困境,难以存活。
关停、倒闭 生鲜电商变“死海”
在经过补贴大战、低价竞争等竞争手段之后,深圳生鲜电商果食帮宣布停业。深圳的多家果食帮门店都已经关闭。
从房地产行业转行生鲜电商的郭丽莎,起初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太多人介入的行业,是一片商机无限的蓝海,她的生鲜电商2015年上线以来,从水果到牛排海鲜,但一年多之后还是放弃。
郭丽莎:其实一直在亏损,如果没有资本持续投入,是难以为继的。
深圳农世界农业科技新媒体创始人廖海靖告诉记者,他注意到2015年涌现出大量生鲜电商,今年有不少因为无法盈利而关停,出现平台倒闭。
由热转冷 资本的热情“冰冻”
生鲜电商大面积关停,这让资本开始由热变冷,态度由乐观转向谨慎,生鲜电商也开始步入了资本的“冰冻期”。
郭丽莎刚开始投资的时候,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融资相对容易。可是到了后期,很难有人愿意继续投资。
郭丽莎:有一个投资人,是深圳三大投资机构之一的。我们谈了有大半年的时间,上半年还非常乐观,下半年的时候,因为他们之前有投过另外一个电商,所以就很谨慎,把生鲜电商的投资都放在最后考虑。
互联网领域投资人肖正军:我们觉得风险比较大,还是选择观望避险。
如何突破瓶颈?业内积极找药方
尽管目前资本开始谨慎观望,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生鲜电商的发展空间很大。而京东、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也都早已在这个领域进行了资本布局。在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单仁看来,生鲜电商想突破眼下的瓶颈,需要在细分领域上多动心思,解决基础性技术问题。
单仁:如果它们能够将产业链做得更加完整,水产、水果未来可能盈利,蔬菜部分可能较难盈利。
央广点评:资本不是“免死金牌” 市场最终在消费者手中
互联网创新型企业,往往是带着解决用户痛点的模式而成立,生鲜电商也是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总是符合市场客观规律。我们知道,电商的竞争核心在于更好的体验、更高的效率。但是,生鲜电商没有达到这一目标,还患上了资金依赖症。生鲜电商如果不专注消费者,而只会给资本市场“讲故事”,迟早会被行业抛弃。资本涌入、快速扩张、“烧钱大战”……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生鲜电商的“免死金牌”。
业内开出的药方:一是对“产品品质的把控”;二是对“冷链物流的完善”;三是“消费者习惯的培养”。生鲜电商是时候重回商业本质了。本质是什么?就是好的商品、好的价格、好的服务。只有脚踏实地、深耕市场、紧抓需求、做出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央广网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