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央广网
浏览量:
送不完的订单
吃不上的晚饭
接不完的电话
对于这个冬天的快递小哥来说
这三个“不”已经成了常态
门里与门外
等待与奔波
“快递到了”的敲门声
也成了很多人最大的期待
夜幕下大兴机场和首都机场的
出站大厅里
成百上千的快递员正在集结
而一个个感人的细节
也让我们抗疫的“最后一公里”
变得温暖和充满希望
❤❤❤
辛女士说
这个冬天,有不少市民发现,快递迟迟无法到货,快递员的身影也不像以往那么常见了。受疫情影响,一方面市民网上采购量上涨,另一方面部分骑手因感染新冠不能到岗,加剧了配送压力。
一家快递公司站点站长张宏鑫告诉记者,目前送的快递主要都是与防疫相关的物资或食品类,他们站点的压力主要在“最后一公里”,几十位员工都受到疫情影响,不能带病上班,找临时工也相较于以往更难。但这两天随着员工逐渐康复,运力也有所恢复。
张宏鑫说:“临近的几个站点中,80%至90%的第一批感染人员已经可以复工,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了。现在我预估85%的快递点已经恢复产能了,但不包括之前积压的,因为现在积压的还在分拨,预计一周之内能把积压的全部清理掉。”
北京一快递站点正在加班加点运货
今年34岁的韩庆仲是河北邯郸人,在北京从事外卖行业已经3年。这两周,他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用三个“不”来形容:送不完的订单、吃不上的晚饭,还有接不完的催单电话。
近日,北京的室外最低温度已达零下12℃。韩庆仲告诉记者,他负责配送的片区是老城区,楼房大多没有安装电梯,老年人居多。因为疫情,老人们很少出来买菜,改由子女下单。韩庆仲经常拎着几十斤的蔬菜和日用品送货,在零度以下的天气,他的衣物不能穿太厚。
“穿多了活动不方便,最冷的就是露在外面的半个手掌,因为总要看手机上的导航,手指头都冻麻了。”平台要求骑手戴N95口罩,一天他能换三个,经常哈出来的气变成一串水珠从口罩里倒出来。
寒风下的北京,一名骑手的脚腕被冻皴
面对恶劣的大风天气和接二连三病倒的同事,韩庆仲还是坚持每天送单。“周围住的都是老人,他们出去买东西不方便,这些菜是必需品,看到他们就想起我的爸妈,能帮一把是一把。”
目前,针对运力不足的情况,北京市已扩充外卖小哥“白名单”人员,同时将鼓励外卖企业通过增加佣金比例、设置跑单奖励等激励措施加大骑手招聘力度,并采取统筹不同区域人手配置、与餐饮等企业共享用工等多种方式尽快补充运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