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正文

私募基金的角色转换能否带来流动性的春天?

发布时间:2020-07-17 17:04:59 来源:


分层以来,新三板市场的交易行情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加之后续制度建设进程缓慢,让市场进入了“冷静期”。前日,股转系统副总经理隋强在“中国新三板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再次公布了监管层建设新三板市场的政策思路。“能不能围绕中小微企业特性的发展需求,构建一种持续的融资机制,我认为这个比概念更重要,这套融资机制是不是交易所那一套?是纳斯达克那一套?”隋强认为,新三板的市场建设有其独特的定位和逻辑。那么,究竟新三板到底如何与别不同?应该建立一套怎样的融资机制?新三板需要的,是怎样的流动性?


融资与投资:新三板需要怎样的流动性?


隋强强调,在探讨流动性问题的时候,要看到融资和投资两面,不能盲目类比A股市场单方面强调融资需求。这实际上是在说,我们不仅要为企业服务,同时也要为投资者服务!否则投资者的利益被冷落,“谁来呢?”


而新三板的独特性,正体现在企业和投资者两个方面:挂牌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微企业,而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如隋强所说的,“中小微企业的特点是什么?小、弱、差,但是可能会带来高成长性”。那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新三板上面做投资意味着什么?高风险、长周期,可能的高回报(这也是监管层为什么坚持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从投资者的利益出发,相应的考虑基点显然是:降低风险,缩短退出周期。那么,从投资者的角度上来看,新三板的制度建设应当坚持什么思路?


1.“规范以后再供给”,加强监管,降低风险。2.改革现行交易方式,扩大做市商的范围,提升交易的活跃度,为资本退出提供支撑,缩短其退出周期。


进与退:私募基金在新三板中的宽门与窄门


做市商的扩容,其实是股转系统在推出做市商制度之初就已经埋下的伏笔。早在2014年股转系统发布《做市商做市业务管理规定》之初,就在第二条明确提到,“本规定所称做市商是指经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同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布买卖双向报价,并在其报价数量范围内按其报价履行与投资者成交义务的证券公司或其他机构。”


而新三板在经历了两年多的高速发展以后,挂牌企业的数量已经今非昔比,截至8月29日,已经高达8887家,眼看就要突破1万大关了(其中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企业1632家)。然而,当前的做市商只有85家证券公司,显然已经严重“供不应求”了。实际上,这个消息在5月27日发布分层方案的时候也就预告过了。而对于私募基金而言,在新三板上的处境也在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股转系统在5月27日发布的《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提高了私募基金挂牌新三板的门槛,新增了8大条件,大有把原本敞开的大门忽然收窄之势。但有意思的是,同一天,股转系统又给私募基金开了一道侧门:发布公告称正在“积极准备私募机构做市业务试点”。一推一拉,这是什么意思呢?看起来新三板的监管层只是想让私募基金换个门口进来。这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门进去,坐的是不同的位置——归根到底,是所扮演的角色有了很大的差别。监管层明显在引导私募基金进行角色转型,减少私募基金等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分走新三板原本就紧缺的资金存量,将融资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实体经济企业。然后又引导私募基金从另一个门口进来,以“做市商”的身份参与提升新三板的流动性。可谓一举两得。只是,光靠做市商扩容能否带来新三板流动性的春天?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给投资者扩容,让境外合格投资和公募基金等等参与进来等等。此番引入私募基金作为做市商,市场普遍都不意外。重点在于时间,年内推出让人有了明确的期待,只是今年也就剩下4个月了。其他更进一步的配套政策,估计年内落地就不太现实了。新三板流动性的春天可以期待,却如隋强所说的需要耐心,因为显然不会太早到来。

(来源:同花顺)

本文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图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