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流浪量:
“准备去哪儿?”
“慢慢走,去一个叫乌斯怀亚的地方。”
“冷冷的,去干嘛?”
“听说那边是世界尽头,有个灯塔,失恋的人都喜欢去,说把不开心的东西留下。”
——《春光乍泄》
如果可以,热恋新三板多年的投资者应该去丢一些东西。包括低迷的、不温不火的、烦恼的、气死人的等等,都可以丢在那里。
丢完之后,再看一看世界尽头的灯塔:它的光,它的方向。
关于新三板的未来,许多人表现出迷茫,包括股转系统的官方人士,他们在不同场合提出了新三板再定位的问题。诸如市场定位的不明确,导致市场预期不稳;监管依据不足,导致创新方向不明等等。
众所周知,新三板的突出问题是市场流动性不足和定价功能不足。
由于现行的制度政策,500万门槛导致投资人数量不足,加之交易方式不完善,挂牌公司普遍质量不高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当前新三板冷冷的交易市场。
而流动性不足使得价格发现功能不足,价格发现功能不足导致融资功能不足,融资功能不足导致对实体经济发展不利。
逻辑上,新三板似乎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有识之士认为,新三板自成立以来,被有关部门和市场定位在作为主板等正规市场的“准备市场”地位上,所以有必要对新三板进行再定位。
按照官方的资料,股转系统的经营宗旨主要是,推动场外交易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所以,如果仅仅定位于“场外市场”,新三板当前的规模、交易方式以及管理机制已经远远超出这种定位,事实上形成了“纳斯达克+场外市场”的模式。
但作为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市场,作为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创业型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新三板的政策定位已经很明确。现在与其说是新三板市场需要再定位,不如说是股转系统本身需要更明确的定位。
也就是说,股转系统仅仅是一个一级市场还是可以比肩沪深交易所的二级交易市场。如果是一级市场,相关的交易规则不用变,如果定位于二级市场,投资者门槛就要降低,竞价交易亦要推行。
不过,新三板就是一个制度创新的场所,在定位没有进一步明确之前,面对交易市场的一潭死水,如何切实有效的搞活新三板,股转系统应当急市场所急,推出相应的创新制度。
要搞活市场,最直接是“有源头活水来”。市场上的活水其实很多,有机构的、也有个人的,我们的资本市场从来不缺资金。恰恰在这个资产荒时代,大量的资金找不到去向,一股脑儿奔向房地产。
对于“活水”问题,股转系统人士近日透露,计划在年内推出将私募基金作为新三板做市商的相关制度,同时QDII和RQDII的参与政策也会很快推出。
这才是核心。
(来源:新三板在线)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