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浏览量:
● 王金战
著名教育专家
全国优秀教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北京宽高教育集团董事长
中国千万考生眼中的“高考战神”
众多家长和老师心中的“最牛教师”
他从教三十多年,用爱心和智慧创造了一系列的教育奇迹 ─
他带的一个班共49名学生,其中37人进了清华、北大,10人进了剑桥、牛津、耶鲁等世界名校。他让倒数第一的学生考上了北大。
他出版专著100多本,其中的《英才是怎样造成的》一书畅销了500多万册,《学习哪有那么难》畅销300多万册。
他数百次做客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传播他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
他主讲的电视节目《怎么让每个孩子爱上学习》多次被各地教育厅、教育局指定为学生、老师、家长开学前的必修课。
他被主流媒体评选为“中国教育界领军人物”“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名师”。
● 故事一: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家长:白洁)
有理不在声高
那一年女儿四岁,特别娇气,动不动就哭,还有一次夹着包袱离家出走。那天晚上,我们把她找回来了,孩子大哭大闹。
我暗下决心,这次不再纵容她,于是对她爸爸说:“让她哭,看她能哭多久。”
女儿是个鬼灵精,一听我这么说,哭声更大了,似乎要把我的冷酷无情向全世界宣告。
她爸爸忍不住了,对我说:“别人还以为我们在虐待小孩呢。算了吧,我去劝劝。”
我咬咬牙,说:“放心,她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接着,我把站在过道上嚎啕大哭的女人拽到了沙发边,说:“别妨碍我们走路,你在这儿慢慢哭啊。”
过了不久,女儿的哭声明显低了下来。她爸爸拿了一条热毛巾,将她抱到沙发上对她说:“擦擦吧,看你又是鼻涕又是眼泪的。有什么委屈啊?哭得这么伤心!”女儿擦了擦脸,仍在哭泣。
是时候给女儿找个台阶下了。我收起冷冰冰的脸,蹲在女儿面前,摸着她的小脸蛋说:“是不是好累?”
女儿喘着气点点头。
“那你干吗要哭?”我追问。
“爸爸不给我买跳跳糖。”女儿回答道。
“为什么不给你买?”我继续追问。
“他忘了。”女儿补充道。
“那你今天提醒他了吗?”我接着问。
“没有。”女儿如实回答。
她爸爸赶紧跑过来,抱起了孩子,说:“爸爸该打,我真是忘得没影了。明天一定给你买。”
我说:“是啊,哭能解决问题吗?你的要求爸爸妈妈不一定都能满足,但是不说出来,你就永远得不到。跳跳糖尝一下就可以了,小朋友吃多了闹东西,喉咙会疼的。”
从此以后,女儿显示出善解人意的一面,既不骄纵,也不怯弱。如今,当谈起童年的那场“苦肉计”时,她咯咯直笑:“老妈,你可真够狠心的啊!”
● 故事二:独立人生的开始(家长:肖卫群)
第一夜住校
“儿子,以后你就住校吧!”肖盾去人大附中报到的第一天,我就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本以为孩子会依依不舍、扭扭捏捏,谁知他竟然坚决拥护,跟我说道:“太好了,爸爸,我非常愿意!”也是,从家里赶到学校,每天要起个大早。如果住校,他就可以把早晨赶路的时间用来多睡一会。再说,孩子也开始进入青春期了,和几个同龄的孩子每天一起起床、吃饭、写作业、睡觉,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新鲜而有趣的体验。
在搬进宿舍的第一夜,肖盾就发觉自己把住校想得太美好了。原来,虽然一个宿舍安排了八名同学,但做家长的都心疼孩子,谁愿意在报到第一天就把孩子搁在宿舍里?下午一放学,肖盾同宿舍的室友都先后被父母领回家了,只剩下肖盾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宿舍。
虽然我硬着心肠在开学第一天就把肖盾留在了宿舍,但他妈妈还是有点放心不下,毕竟他只有十二岁。到了晚上八点多,我和他妈妈又傻乎乎地驾车赶到了人大附中。
只见一栋宿舍楼只有稀稀拉拉几个窗口透出灯光,肖盾住的那件宿舍居然一片黑暗。我们走在漆黑一片的楼道中,隐约感到一丝紧张。肖盾到哪儿去了?
突然,一个黑影蹿了出来,一把抱住我,并说道:“你们终于来啦!我饿坏了!”
我心疼地抚摸着儿子的脑袋,似乎想弥补对孩子的亏欠。我们三人一起下了楼,却发现学生食堂早已关门。倒是孩子急中生智:“爸爸,实在不行我就吃方便面。”好不容易,我们在一家还没关门的小商店里买到了两包方便面。我们坐在孩子的宿舍里,看他狼吞虎咽地把方便面吃完。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还得回家,于是我跟肖盾说:“爸爸妈妈要回家了。”我们谁都没有提出把肖盾带回家。肖盾坚强地点点头,对我们说:“爸爸妈妈再见!我周末就回家了。”
胆量是练出来的,人在面临“第一次”的时候,总会感到惊恐和彷徨。但只有不断地突破“第一次”,孩子才可能进步。那一晚,肖盾没有当逃兵,他真的长大了。
● 故事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赵学征)
算账学数学
那是很多年前了,女儿七岁。有一次,我带她到农贸市场买菜,看到一个小姑娘在路边摆摊。我们一问才知道,她和女儿同年,还没有上学,爸爸妈妈出门了,她帮忙看着摊位。我感到好奇-这么小的孩子,又没读过书,怎么卖菜?于是,我试着问:“帮我称三根茄子,行吗?”她高兴地点点头。
只见她熟练地把我挑好的茄子放进秤盘,讯速地拨弄着秤砣,仰起她的小脸告诉我:“叔叔,三根茄子一斤二两,一斤茄子八毛,一共是九毛六分钱。”
我掏出一元钱递给她,她翻出几个硬币,交给我说:“收您一元,找您四分。”
女儿在一旁看得入了神。我不禁感叹:“爸爸,我也会,您教我!”
女儿睁着大眼睛,不服气对我说:“爸爸,我也会,您教我!”
从那以后,女儿对数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每次我买菜回家,就会把女儿叫进厨房然后对她说:“帮爸爸算一算,这些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女儿也兴致勃勃地过来一个劲地问:“爸爸,猪肉多少钱一斤?你买了几斤?鱼呢?”很多时候,我并不按照菜价告诉女儿,而是悄悄地增加计算难度。到餐馆吃饭,我也非常郑重地把账单交给女儿,对她说:“来来,帮忙算算,这账有没有问题?”女儿也尽职尽责,马上投了碗筷,一笔一笔地累加。
慢慢地,日常的心算对女儿已经没有任何挑战性了。我们又买来了《趣味数学》和一块小黑板。我在水池前洗菜,她在黑板旁念题,我们开心地谈论书上的趣题,她时不时地在黑板前演算一下。
女儿在五年级的时候,获得了全市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家长们向我取经,我笑着说:“我们的早起教育是从厨房开始的。”
● 故事四:用游戏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家长:冯庆国)
背诵杯赛
冯翔刚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了背诵课文的家庭作业。可是当晚正好停电,天气很热,屋子里既没有电灯,又没有风扇。邻居家的孩子郝挺是冯翔的同班同学,他来到我们家,向冯翔建议:“黑灯瞎火的怎么背书?不如跟老师解释一下,明天再补吧。”
我一听,马上说:“这样不行,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说完后,我摸黑买来蜡烛,楼道里立刻摇曳着温柔的烛光。
因为停电,人们纷纷走到户外。整个楼道特别宁静,而且通风凉爽。我跟孩子们说:“不如我陪你们一起背课文吧?咱们来个背书比赛!”孩子们一起说:“好哇!”
那天背诵的内容是《海底世界》。
我们一起朗读第一遍。我告诉孩子们:“首先要让自己-身临其境,想象你是文中的一个角色。你是懒惰的海星,他是神秘的海蜇,你们都在黑暗的深海里漫步····”果真,孩子们被海底世界的奇景所吸引,注意力很快集中了。
接着朗读第二遍。我要孩子们注意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和顺序。这篇课文从海底的声音入手,然后是还低的活动,这些讲的都是海底动物。然后,又写了海底的植物,最小的是什么,最大的是什么。记住了这条脉络,整篇课文的框架就牢牢印在脑海里了。
第三遍,我不再带着孩子们读了。我让他们先认真地看一遍课文,而后以较快的速度在心中默念、默背。这一次,他们是真正一字一句地去记忆这篇美文了。我给他们留了较长的时间,不停地在一旁帮助和鼓励他们。
第四遍,我让孩子们合上课本,试着背诵。他们都不信这么快就要开始背了。事实上,尽管磕磕巴巴,但冯翔每个点都背到了,郝挺的表现也不差。
第五遍,我让孩子们大声朗读、快速背诵。两个小家伙兴奋得不得了,楼道里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
最后,我问:“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啦!”他俩齐声道。
“好,背书比赛开始!”我发出了口令,“冯翔你先来!”
“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冯翔开始背诵着。
··· ···
最后,我宣布比赛结果是:“郝挺获得今天背诵比赛的最佳速度奖!冯翔获得最佳表现奖!”
比赛刚过去,楼道里就来电了。两个孩子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任务,一身轻松,对着明亮的电灯“噢噢”直叫。我一看表,前后四十分钟,效率还挺高。从那以后,我家孩子再没对背诵心生恐惧。他说:“您教的这个方法,让背诵成了既简单又有意思的事。”所以,学习难不难,关键就看养成怎样的学习习惯。
(以上文章转载来自《英才是家庭造就的》)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