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一片匠心在玉壶:茶,值得她倾注一生

发布时间:2020-09-19 20:28:15 来源:齐鲁经济网

三十余年,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工作,不仅将熟普醇正本味一直延续至今,更能保证茶品味道稳定如一,这是谭梅一直在做的事。



岁月恍若过往云烟,迎着佤山的第一缕阳光,谭梅回忆起了过去,不自然地就想到了和自己有着难解缘分的7581,那醇酽润滑的味道伴随着回忆,穿梭过时间,流向了刚刚大学毕业来到昆明茶厂的自己。



国营茶厂里的流金岁月


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制茶专业,随后被分配到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昆明茶厂质检科工作,历任质检员、审检科长、技术副厂长等职。就职期间,师从于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创始人,原昆明茶厂厂长吴启英老师,从事并负责普洱茶生产加工、质量检验与技术改进工作。



7581在刚刚诞生初期也并非是一个成熟之作,无论是发酵的程度、选用茶箐的级别、产品的口感定位与拼配方案等,都是在不停摸索中进行的,在压制松紧程度、砖形的工整程度、发酵程度等都没有达到一个标准化状态,市场接受度比较低。正因如此,1983年昆明茶厂决心扭转7581熟砖的市场,开始对产品进行改良与规范。从模子、砖形、原料、口感、拼配比例、发酵工艺等等多方面进行改造。



而1982年安徽农业大学制茶系毕业的谭梅,刚好来到昆明茶厂,参与了7581的改良。在改良过程中,谭梅逐渐成为昆明茶厂新一代的技术力量,开始学习并传承了传统的制茶工艺。


在原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昆明茶厂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秉持着对茶的敬意与热爱,谭梅继承并不断探索、创新普洱茶制作的各项工艺,完成了一名普通质检员到昆明茶厂的技术副厂长、高级工程师的蜕变。



大浪淘沙中的一缕梅香


随着时代变革,昆明茶厂改制,被拆分为不同部门并入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内部经营,各部门采取承包制经营,由此原昆明茶厂成为了一段历史回忆,永远停留在了原地。


掌握着7581核心技术的谭梅组建了自己的生产经营部,承包经营,自负盈亏,继续着7581砖的生产与销售。作为一名女性制茶人,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个人要维系整个团队的协作,操心着茶叶的生产运营,还要努力平衡工作与家庭,其中的难处不言而喻。



也许是对茶有着无尽的爱吧,即使辛苦操劳,承受压力与质疑,谭梅一步一步用实力扎下根系,踏踏实实做茶,以一颗质朴匠心传承着古法工艺,一心一意地守护着普洱茶最醇正的味道。


2004年,谭梅和她的技术团队转入昆明南香茶业有限公司下属的云南省沧源佤山茶厂,创立“佤山映象”这个品牌,自此开始一段全新的制茶之旅。


深耕土地,源头保质

用坚稳的步伐穿越茶山树林、村寨茶坊,漫长的寻茶之旅,只为得到一片鲜美的绿叶。最后驻足临沧沧源,深耕土地,亲自在这里建设了生态茶园基地,严格以高标准进行管理,从源头就把好质量关,保证茶叶的品质。



出口标准,精工细作

萎凋、杀青、揉捻、晾晒、筛选、压制,以出口的标准建立初制规范,每一步都是精工细作,寻找大开大合的平衡,张弛有度,力达心中的完美。



承继古法,坚守本味

遵循传统普洱熟茶发酵技术制作,坚持呈现陈、醇、酽、滑传统口感,坚守制茶一线,对传统发酵技艺极其熟练地运用,翻堆、洒水、温度控制,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定义着渥堆发酵的标准。


在她宽厚操劳的手掌中,每一叶茶都得到了悉心的照顾,她像母亲对孩子那般温柔地呵护着它们,也塑造着它们。



精骛八级,心游万仞

拼配也是一道难关。需要将不同嫩度与年份的原料,根据其特点与所长,有机融合,调和形成她心中的那杯茶。整个过程,是技术,更是艺术,敏锐的感官、扎实的专业,精骛八级,心游万仞的思路缺一不可。成千百万甚至上亿次味觉的历练,才能得到理想中的那杯茶,带来一杯温柔的甘甜和香醇。



2004年,谭梅携带着打上了“佤山映象”品牌logo的7581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时,这个消息突然之间就在熟普的圈子里爆炸开,曾经给几代云南普洱茶爱好者们留下美好回忆的昆明茶厂7581熟茶砖又出现了。不少茶人感叹:终于又喝到了那种味道!



市场风云变幻,起起落落中有的人离开了这个行业,但也留下了实力行家。女性自身与生俱来的包容以及骨子里的坚韧,让谭梅从来都不会轻易妥协。她热爱她的事业,她爱茶,那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并在这一敬畏之上,以自己的匠心为之供奉,倾注一生,带来大浪淘沙里一缕清新芬芳的梅香。



坚定步伐,革新向前


时代在进步,近年来各种制茶工艺概念也在层出不穷地涌现,轻发酵、箩筐发酵等等,很多茶人都在为普洱茶的发展不断地尝试创新,谭梅也不例外。


以熟普为例,传统熟茶多用粗壮原料发酵,主要缘由在于嫩度高的原料发酵时温度与湿度的掌控需要更为精准。多一分则烧,加之堆子数量大,一旦有误,损失巨大。但高端原料发酵后,汤感的浓醇度和香气滋味层次的细腻度,都是大众原料难以比拟的。于是谭梅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经过日复一日的取样观察、审评,不断调整发酵的方案,现在高嫩度原料发酵也不再是难事。



2008年,她在传承原昆明茶厂的技术和风骨的同时,对茶叶品质与口感做了进一步的提升,以高等级用料为主开创“谭梅砖”系列茶品。茶品具有显著的陈、醇、糯、滑等特点,已成为谭梅普洱茶的代表作,并与勐海饼,下关沱齐名,在茶界江湖并称普洱茶经典之作。



2017年,在谭梅制茶35周年的日子里,她再一次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用古树发酵熟普,并与老料拼配,成就了普洱熟茶再一次巅峰之作。这是一次创新,也是一份纪念,用一份作品呈现了她三十五年制作普洱茶的心血与所得,也向广大茶友呈现了她关于普洱茶的思考与所希望展现的精妙所在。



谭梅一直强调:我们不能思维僵化,人是在变的,时代也是在变的,传统工艺也要学会与时俱进。坚持传统固然重要,但技艺的革新是必经之路。当然,创新的根本还是要保留传统的精华,如果普洱茶连陈、醇、润、滑最基本的特点都没有了,这样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工艺传统与创新的糅合,很考验茶人。如何沟通人的情感和现实社会的需求,是一杯凝结着做茶人智慧与匠心的茶汤所要传达的内涵和自身价值的体现。传统与现代如何平衡,这是每个做茶人都在思索的问题。



坚定步伐,革新向前。只有坚守住传统技艺的精髓,并不断调整与革新,才是真正为技术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是传统得以保存和传承最本质的因素。相信谭梅已经用行动为我们诠释得很明白:投入自己的心血,始终为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而默默努力和付出!



匠心风骨,踏实做茶,肩负国之重任


今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谭梅40年学茶制茶风云,有过波澜壮阔,也有平凡的坚持。凭着勤劳的双手做出杯杯甘甜,更以匠心风骨肩负国家重任。


当年谭梅驻足祖国边疆沧源埋头做茶,多次上山下乡,与当地佤族农户一起开辟茶园基地。目前茶园辐射沧源地区劳动农户10000余户,少数民族茶农30000人以上,紧紧追随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很多边疆贫困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



十多年来,谭梅秉承与茶农共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价格进行鲜叶收购,定期按时兑付,从无拖欠,在农户中赢得了良好口碑。同时,她带领工厂员工积极向农户教授科学栽培与管理茶树的方法,提供种植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显著带动了多个茶园种植片区的农户收入与片区发展。谭梅还在下属茶园中推行了公平贸易、有机种植等多个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推进可持续种植,提升当地农户的基础设施条件,承担了企业对环境与社会的责任,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扶贫力度的加大,谭梅将国之重任肩负于身,组织茶厂员工对下属茶园辐射地区生活条件较差的贫困农户,进行上门一对一帮扶,同时在收茶时给予一定补贴,积极履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将爱挥洒在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无论是普洱茶还不尽为人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在普洱茶火热的今天,谭梅的心愿一直没变过,就是为爱茶的人们奉上一杯好茶。为实现这个心愿,谭梅始终秉持着初心,携手“佤山映象”品牌,致力于做最纯正自然的普洱茶,让更多的人有好茶喝。



其实茶也有灵性,当制茶人品德谦逊高尚,茶自然也受到影响,滋育出雪胎梅骨般的品格。冲泡进水里,散发着冰清玉洁的香气和韵味从而浸润着每一位爱喝茶的人。茶的奥妙也正在此,以一叶之微,见诸天下与人心。为什么佤山映象的茶这么甜,是因为事茶之人心有甘泉!



40年过去了,她为茶倾注了自己的大半辈子。未来,仍将在时代潮流中,坚定步伐,以匠心风骨肩负国家重任,继续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做更多实在好茶。


加盟热线:400-871-0266

昆明南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沧源佤山茶厂有限公司


本文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图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