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 正文
数据背后的思考|对标粤浙,山东发展后劲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0-07-17 17:04:59

来源:

浏览量: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四大经济重地——粤苏鲁浙占了全国经济总量近四成。近日,广东、浙江两省2016年经济运行数据均已发布,兄弟省份的发展脉络,能给山东带来哪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农业是山东经济一大亮点


对比三省数据发现,广东省经济总量最大,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12.05亿元,也是三省中唯一超过7万亿的省份。山东、浙江位列其后,全年生产总值分别为67008.2亿元、46485亿元。从经济增速来看,2016年的经济增长条件弱于2015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速的回落成为必然,即便如此,广东与浙江增长速度均保持在7.5%,山东则以7.6%的增幅领跑三省。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山东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黄少安认为:“从统计数据看,2016年山东经济总量增长的速度是令人满意的,7.6%是一个较高的速度,也高出全国平均速度不少,与广东、浙江比较也基本持平,这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获得的增长速度,更是难能可贵。”

黄少安分析,从增长的产业结构看,山东的第一产业增长3.9%,应该主要得益于农业的支撑。“农业不仅总量稳步增长,而且结构有所优化、质量明显提高,这显然是山东经济的一大亮点和优势,也是对国家的一大贡献。”黄少安表示,“其次,第三产业的增速加快,这是山东一直努力的目标,也确实有所成就,产业结构调整有成效。”

从增长动力的需求结构看,与全国多数省份一样,山东消费稳步增长,这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时最稳定可靠的动力;二是出口需求的拉动成就不小,符合预期;三是投资增长特别是基础性建设投资仍然是增长的强大动力,这符合山东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符合经济不景气时期的规律。



发力PPP激活民间投资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山东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仅为8.1%,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8%。“这说明,山东对技术改造重视不足,或者说应该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提升既有工业的质量和水平,也说明现有实体经济中,不少企业缺乏技术改造的动力,也可能缺乏技术改造的能力,但是更缺乏的可能是长远的战略眼光。”黄少安解释说,“因为多数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并不缺乏技术改造的资金,而我们最需要的是,利用危机的优胜劣汰机制淘汰落后、更新技术,在未来占有优势。”

相对广东、浙江两省,山东在技改、民间投资基础较弱,是个不争的事实。以广东省为例,去年1-12月份,广东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08.86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7%,民间投资增长13.5%,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6.4%。而同期,山东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民间投资同比只增长6.6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动力不足特别是民间投资不振,是2016年山东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今后一个时期,投资仍将在山东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关键作用。”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广杰认为,今年,山东应着力激活民间投资,在推动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障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为民营企业服务水平等方面下工夫。进一步消除社会资本投资准入壁垒,健全公私合营机制和方式,推进和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建设,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建、医疗、教育等公共领域投资。


待提升实体经济质量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过去一年,山东主动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扎实做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的同时,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初显,经济平稳发展的动力持续增强。创新驱动、新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转型升级、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形成和完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支撑。

但进一步与粤浙“长短相较”,山东经济的另一面即显现出来。“与其他两省相比,山东新产业发展仍有明显差距,反映在信息经济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健康产业等领域规模和增速有待进一步增加。此外,新业态、新方式、新服务、新模式等发展需要加速,新经济需要加力。”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直言。以浙江为例,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1%、10.9%,明显高于山东的增速。

不过,在黄少安看来,各个省市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基础和既有产业优势不同,在整个国家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定位不同,每个地区都应该把自己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如何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创新发展,是山东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黄少安认为,山东主要靠实体经济立省,工业和农业的优势建立在优异的资源、地理位置、既有产业水平、人力资本结构等基础之上,要大力发展有助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业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围绕实体经济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用新技术、新平台、新管理、新体制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此外,防范金融风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等也应成为山东经济的着力点。

李广杰则建议,山东经济从“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把稳定经济增长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新突破,进一步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与活力。(代玲玲 杨学莹)(完)

来源: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