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浏览量:
看好新三板,是否到了需要讲情怀的时候?
发表市场观点,总体来说分为三类:
第一是谈人气,中国大妈走到哪,哪儿市场最火爆、赚钱最好赚!
第二是看收益,历史业绩往那儿一摆,不由得你不信,这儿是个好地方。
第三是讲道理,把市场状况和历史一对比、日本一对比、美国一对比、德国一对比,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也曾这样,我们也会怎样怎样,不是市场不好,时候未到而已!
当然,如果人气不行、收益也不行、道理还讲不通,那就得祭出撒手锏,比如说“有了啥啥啥,中国经济才有希望”,又譬如“国家大政方针,我坚定看好啥啥啥”,讲了“情怀”,方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就算当不了英雄,也要当悲情英雄!
那么,投资新三板,到了该谈情怀的时候了吗???
缘起,而不知何所以
过去这两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和新三板,都处于剧烈振荡之中,多数人都被折腾得无所适从,即使是见惯了中国股市大风大雨的资本老手,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A股有很多传奇,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停牌避险,很多故事,已经看得多了,至于新三板,不是故事不多,亏钱不够,而是从一开始,大部分人都已经预测到了,一个刚出生的市场就这么猛,注定不会长久。
简单回顾一下新三板发展史:
2013年12月31日,股转系统面向全国接收企业挂牌申请。
2014年8月14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
2014年8月25日,新三板做市业务制度正式上线,牛市开始酝酿。
2015年3月18日,股转系统正式发布指数行情,开盘报1653.93点,两个半月上涨65%,疯牛进入高潮。
2015年4月7日,三板做市指数盘中创下2673.17点,14个交易日上涨61%,疯牛戛然而止。
2015年7月7日,三板做市盘中触及1103.78点,三个月下跌59%。
2016年6月27日,新三板分层正式实施,三板做市开盘报1151.64点。
这样的暴涨奇观,加之没有涨跌幅限制,放眼任何一个资本市场,也堪称惊心动魄,要知道,著名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纳斯达克指数三个月从高点5132.52点也不过下跌了27%,当然,新三板这波下跌也跌完了纳斯达克三年的下跌之旅。
在新生的市场里面,中国证券市场似乎总是不用担心无人问津,反而总是在开始之日面临暴涨暴跌的窘境,应该说新三板的今日,也许只有经历过沪深交易所早期投资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恍如昨日的感受吧。
缘灭,而不知何所去
作为对中国新兴经济最为狂热的一群人,22万户新三板投资者,应该怎样去反思市场所发生的一切?是市场变了,我们不适应了?还是我们本身对投资的本质就没有认识清楚?
统计新三板定增情况,最高峰发生在2015年11年,这当然与新三板挂牌数量迅速攀升以及新三板几大巨头相继融资完成有关,其实在此之前,参与新三板定增与二级市场投资的投资者稳步增加,有从事券商新三板工作的朋友介绍,在新三板上涨最快,也就是2015年上半年,是新三板定增市场最火爆的时候。
事实上由于新三板定增普遍3-6个月周期,投资者签订投资协议和完成打款的时间,应该就是在6月份达到最高峰,更有甚者,尽管新三板一直竭力避免散户化的问题,但从各大微 信群发的消息来看,由于A股市场定增投资稳赚不赔深入人心,新三板融资的便利反倒造成了定增散户化,大量个人投资者参与到定增当中。
新三板成功募集金额走势(2015.1.1—2016.8.21)笔者遇到过几种情况:
最为厉害的莫过于股票到户后马上通过做市交易转让,尽管被企业和其它投资者所鄙视,但目前来看,落地为安的胆略确实是让人佩服;另外一种,则是通过做市商的一些关系,尽量以5-6折的成本参与定增,低价也形成了较好的安全边际;最为悲催的情况则是,打款完成后,新三板跌跌不休,等到股票到户,市场价已经跌破定增价,欲哭无泪的心情,非我等能体会,而投资者要求企业退款引发纠纷的也不在少数。
在2014年,新三板对于投资逻辑的主调,其实已经有比较清晰的声音,在一个冷静的市场,往往能见到真谛:
第一,新三板必须充分结合VC或PE投资逻辑,如果说A股市场企业60%的投资价值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信息来衡量,那么新三板这一指标只有30%,PE投资则只有10%,在新三板,任何在价值判断上不下功夫的投资,都是要栽跟头的。
第二,新三板流动性永远只会属于极少部分企业,流动性好的条件,就是有足够多的人能够理解企业价值,这本身就与PE投资的逻辑相违背,最好的PE投资永远出现在价值被少数人掌握的时候,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批企业已经过了最好的PE投资阶段了。新三板覆盖了企业非常长的成长周期,如果追求高成长收益,就不应该强求流动性。
然而,在2015年上半年,在节节攀升的股价面前,保持理性太艰难了,很多即使是从事PE投资十几年的老兵,也忍不住捞一把就走的念头,更遑论初步参与到定增,就能享受到市场价七八折的股权投资新兵蛋子。
传统PE基金5-10年的比较常见,5年以内的,绝大部分都是投入已经进入IPO进程的项目,而且有非常复杂的投后管理机制,而很多新三板基金,“2+1”甚至“1+1”的非常常见,最为可怕的是,这部分基金的投资方向并非已经到了风险较为可控的大型企业中,而是按照PE投资逻辑,投到了成长型企业中去,这部分基金退出将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现在找新基金替换老基金,又已经成为一门生意了。
缘来,我们还有明天
投资的方法有很多种,总结下来,就是成长性投资和交易性投资,成长性投资,就是与公司一起成长,愿意长期持有;交易性投资就是利用各种信息以及股价的波动,低买高卖,赚取差价。
新三板里没有奇迹,如果说中国A股不适合价值投资,那么新三板只不过让中国股票市场曾经泾渭分明的两种理念,能够以相对理性和包容的方式共存而已。但成长性投资和交易性投资还是有非常大差异的:一个是企业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经济价值,你只是分享了企业的成长而已;而另一个可能赚的是零和游戏,交易者并不真正在乎企业的最终价值。如果能在新三板市场完成这两种投资的平稳过渡,那么它将变成最有魅力的资本市场。
而对新三板投资者来说,如果做的只是交易性投资,那么就应该只盯着流动性好的那5%的股票,或许他们会占到全市场80%以上的成交量,毕竟新三板,还是有比较多可预期的政策红利。交易性投资并不可耻,现在最火的高频交易、量化投资等等,就是把交易性投资做到极致。
当然,新三板跟A股市场先比还是有很大有区别的,由于A股公司基本上已经风险比较小了,对于交易性投资者,公司研究主要是防雷,价值判断就没必要那么较真,因为你看中的是股价的波动,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股价的驱动因素,或者是整体的市场环境。而在新三板市场,企业太多太杂,判断交易性成长机会不太容易,流动性是一个参考因素,公司研究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
关于未来,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有很强的预见性,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感知。做企业就像航海,海上的风千变万化,企业也是一样,不要太相信你的预测能力。投资新三板,投资定位是最重要的,如果是做成长性投资,就更应该去学习、去体验,踏踏实实的提升自身的感知能力,把未来从混沌状况,慢慢的看到个大概,最后看着世界离她越来越近,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享受的过程!
回来说新三板,很多人曾经满怀期望,但更多的,可能只是在错误的地方想大捞一笔,时至今日,即使不认同,我们也要讲下投资的情怀,因为这是中国上万家最有朝气的企业追求梦想的地方,对于投资者来说,也许新三板就是高考考场,很多问题还很难进,但是,她确实是最公平的考场。
市场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最朴素的莫过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讲过一句话:“每个人都在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实际上就是在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幸福的投资,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做新三板投资者,也应有自己的投资之道!
(来源:新三板资本圈)
最新资讯